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孩子不收拾东西怎么教育

孩子不收拾东西怎么教育

2023-08-12 11:36 1474浏览

很多父母走进孩子的房间时,看到杂乱的书桌,和满地乱扔的衣服,顺手就帮孩子收拾干净。殊不知,父母这种下意识的做法,会让孩子养成不收拾东西的习惯。所以对于不收拾东西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孩子不收拾东西怎么教育

1、平时对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首先应该是家长自身行为的准则。要求孩子的鞋子摆放整齐,家长的鞋子就不能脱了乱扔;要求孩子把柜子和抽屉里的东西放好,家长先要把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要求孩子把用过的东西及时归位,家长首先要勤于收拾,善于整理。

2、带着孩子一起进行收拾整理。家长要带着孩子一起进行收拾整理,让孩子知道日常的收拾整理工作包括哪些内容,让孩子亲眼目睹物品被收拾整理的前后有什么区别,尤其要教孩子怎么把物品分门别类地摆放整齐、怎么鉴别哪些物品是无用的垃圾、怎么摆放物品既美观又方便取放等,这样做就能逐步增强孩子的劳动技能。

3、给孩子提供自己的收纳空间。在家中确定一处简单的收放场所,最好是孩子自己的空间。孩子要能自己够得着,方便操作。比如布置一些和孩子身高同高的挂钩,地上放置一些玩具箱。

4、给孩子创造干净整洁的生活和“模仿”的环境。家长除了要比以往更加注意自己的卫生行为外,还可以在做家务时邀请孩子一起来帮忙,如洗碗、擦桌、洗自己的袜子等,并在孩子完成任务后具体地夸奖、赞美孩子,让孩子在“打扫卫生”中获得成就感。

孩子不收拾东西的原因

1、孩子没有养成收拾的习惯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愿意收拾屋子,其实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收拾东西的习惯,没有养成良好的秩序感,因此不愿意主动收拾。因此家长可以回忆一下,孩子在这一阶段的时候,是否有对他们的秩序感养成进行重视,如若没有,那很有可能是孩子不收拾东西的原因之一。

2、父母替孩子包干了一切

有些孩子之所以不愿意收拾东西,其实都是父母惯的。因为父母已经习惯性地替孩子包干一切。因此孩子并没有主动收拾东西的习惯,他们甚至认为这是父母应该做的事情,自己并不需要去做。

3、秩序感差

有的孩子不是故意要把东西放在不规矩的地方,而是因为他们的“秩序感”比较差。幼儿在3岁的时候会出现秩序敏感期,这个阶段里,他们对于规则的敏感程度会提高,后期的习惯也会因此改变,所以很可能是因为成长过程中没有注意这方面的引导,才使得孩子秩序感差,总是乱丢东西。

4、模仿父母的行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心目中的最大榜样。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着孩子。如果父母没有收拾整理的好习惯,那么就很难要求孩子成为一个收拾玩具的小达人。因为孩子没有可以学习模仿的对象,所以他们就很难形成正确的认知,甚至会以为不收拾才是正常的好习惯。

孩子不爱惜东西怎么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同样的玩具,两个不同的孩子他们呈现的是不一样的结果,有的孩子他们的玩具即使玩了很久,还是很完整,但有的孩子他们的玩具不是少哪个零件,就是少这个部位。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孩子缺少爱惜物品的意识,因此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吧!

孩子不爱惜东西怎么教育

1、培养孩子的爱惜意识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都不懂得珍惜东西,这是因为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所以孩子有会什么要求,父母都会尽量满足。但父母的这种做法,会令孩子觉得,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可以轻而易举地从父母那儿得到,他自然就不懂得爱惜了。

因此,如果父母想纠正孩子的这种行为,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有意识地教育孩子,例如对于孩子想要什么东西,父母不要让他太容易得到。即使要给他,也要限制数量,不要让他觉得东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久而久之,他自然就有珍惜的意识了。

2、要注意进行持续不断的随机教育

对孩子不爱惜东西的行为,家长不要不以为然,或者把它视为细枝末节而忽视、放任。同时,家长要知道对孩子爱护物品的教育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成功,对孩子行为上的反复,要坚持不断地进行教育,一次也不放过。对于意志力不强、随意行为较多的孩子来讲,这种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是十分重要的。

3、以身作则,提供孩子一个俭朴的生活环境。

一般说来,现代家庭的经济能力改善得很快,而且因为子女人数少,父母对孩子也特别宠爱,在衣食住行各方面不免会比较讲究。然而,如果孩子从小生活的就是奢华的环境,那么,他可能会觉得俭朴是一种可耻或不好的习惯。因此,无论经济环境有多好,作为家长我们都应该以身作则,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养成不浪费的习惯。

4、多关注孩子对待物品的行为、态度

在孩子对待物品的行为、态度上,家长还要多家关注,以及时表扬他爱惜物品的行为,使他建立对物品对责任感和需求感。同时,家长也要及时纠正他损坏物品的行为,以达到持续性教育的目的。此外,家长还要制定合理的政策,比如孩子损坏了新买的物品,就不会再给他买了,让他充分体验到不爱惜物品的弊端。

孩子不爱惜东西的原因

1、溺爱过度

有些家长知道孩子这样破坏不好,但是在家长心中有这样一杆秤,孩子破坏的东西所损失的价值比不上打骂孩子,让孩子难过痛苦的隐形价值。也就是说,家长认为孩子的破坏还没到要对孩子打骂、上纲上线教育的程度。因此,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听之任之,让孩子随意破坏,之后由大人再给孩子来“擦屁股”,收拾残局。

2、不排除某些孩子是出于嫉妒或报复心理

比如爷爷给弟弟买了新书包,自己没得到,就故意剪坏;被同学欺负又打不过对方,就扔掉他的玩具等,以求在心理上得到平衡。比如爸妈忙工作不陪自己,就把他们的电脑摔坏等,这也都是比较常见的。

孩子不珍惜东西该怎么教育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就会出现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不珍惜东西就是其一,吃饭糟蹋浪费,玩具乱拆乱扔,公园里采摘撕毁花朵等,对于这些现象家长千万不能听之任之,如果继续下去孩子长大将是一种道德的堕落,会成为一个损人利己的人,对他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家长对孩子不珍惜东西的行为不得小视,要认真对待,正确引导。

孩子不珍惜东西该怎么教育

1、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珍惜东西实际是父母和孩子可以共同实践的生活态度。因此,父母自身更要以身作则,努力珍惜每一个物品的价值,用言传身教自然而然地告诉孩子要珍惜物品的价值。

2、孩子应该看到父母挣钱的不易,让孩子懂得所吃、所穿、所用都花钱买来的,都是人们用汗水和心血创造出来的。随意浪费,就是不珍惜东西和劳动果实、不尊重父母劳动的表现。譬如,从谷子播种到吃进嘴里的饭,要进行几十道工序的劳动,不爱惜东西就是不尊重劳动者,让孩子从小树立“浪费可耻”的观念。

3、实践出真知。家长除了讲解这些浅显的道理以外,还可带孩子去自己工作的环境,工厂或农村看看、走走,了解一些生产的情况。让孩子明白,每一种物品都是有价值的,不可以丢掉有价值的物品,而是应该珍惜物品的价值。

4、让孩子分清需要的和想要的,需要的就是人们生存所必需的东西,想要的就是很希望得到的东西。要教育孩子知道每个人的金钱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的钱需要先用来满足生存所必需的东西,然后再来满足我们想要的东西,同样父母也需要对他们进行刻意练习。让孩子在思考中建立起正确的金钱观,这样也能避免孩子们日后攀比的心理。

孩子不珍惜东西的原因

1、给孩子挑选用品或者是玩具时,一般都是选大人感觉合适的有趣的,却忽略孩子的年龄。当物品的适用年龄和孩子的年龄差距过大时,孩子尚未具备操作的能力,不会使用,当然很容易弄坏。就好比三四岁的小孩可能不会使用画笔,画图只会过度用力,此时使用蜡笔是比较适合的,彩笔反而不合适容易弄断。请挑选适合孩子年龄的物品,不要给了孩子又抱怨孩子把它弄坏。

2、拥有的太多就容易让孩子不珍惜东西。如果给予孩子过多的物品,买太多的吃穿玩物品,孩子很自然就习以为常,感觉反正会有新的,当然不会懂得珍惜物品价值。父母疼爱孩子之余,也要控制孩子拥有物品的数量,避免不断的买东西给孩子,又抱怨孩子不懂得珍惜。

3、东西坏了就扔一边。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不断变化,有很多像一次性商品一样的东西,用过就可以丢弃。虽然便利性增加了,但这样的习惯却让孩子感到困惑。既然用过就丢很方便,那肯定不会好好珍惜的,孩子大多数是透过生活体验学习而不是听道理。东西坏了以后,不要马上丢弃,可以试着带着孩子“修理”一下,这也是培养爱惜物品的重要时机。

孩子不感恩自私冷漠怎么教育

我们对孩子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孩子天性纯良,不会做坏事,其实不是这样的,孩子固然有天真纯洁的一面,也会有自私自利,冷漠残暴的一面,关键是看家长怎么引导。

孩子不感恩自私冷漠怎么教育

1、及时提醒和约束

作为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懒惰自私自利不懂感恩的行为时,父母的态度一定是坚决的,明确指出,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坚持后,一定会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对错误行为改正的机会,也会更大。

2、不能宠溺孩子

孩子不懂得感恩很可能就是太过宠溺孩子了,让他潜意识里认为你们为他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取消孩子在家中“特殊”地位。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尽量不给孩子特殊待遇,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3、激发同理心

教育孩子尝试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了解他人感受和需要,从而培养同理心。

4、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做好表率行为,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教会孩子要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比如,让孩子感谢老师,在老师的夸赞和鼓励下,会让孩子看到感恩的重要性。

5、参加公益活动

参加志愿者活动,通过做一些公益活动,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关爱心,能够更好的体验助人为乐的意义。

6、关注心理健康

及时发现孩子的心里变化和心理健康情况。及时发现能够及时处理,多和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给予支持和帮助。

孩子不感恩自私冷漠的原因

1、父母的言传身教。如果父母本身就比较自私,孩子一定会受大人的影响,所以,要想孩子改变,父母先要反思自身的行为是否合适。

2、家长过分满足孩子。现在我们的生活质量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同时也代表着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娇生惯养的。也正是因为家长过分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变得自私霸道,甚至有很多家长都觉得再苦不能苦孩子。

孩子不懂感恩怎么教育

1、让孩子与你一同劳动

怎样教育一个不懂感恩的孩子?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别让孩子认为得到任何事物都很容易。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于家长的溺爱,造成孩子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处处依赖别人。

不知道东西来之不易,也不知道珍惜,更谈不上感恩别人对他们的善意和付出。一同劳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别人的帮助,获得想要的东西。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家长应该逐步减少对孩子的过度照顾和保护,让孩子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任务,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同时,家长也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规则和道德标准。

3、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鼓励他们参与帮助他人的活动,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意识。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故事,让孩子了解感恩的重要性。

4、父母的言传身教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特别是儿童来说,说教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重要的是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孩子很乐于模仿,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父母应该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父母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教育感染孩子。

例如,当孩子为你捡起掉在地上的笔,或给你端来一杯水,你一句“谢谢你”会让孩子深深感动,并让孩子知道恩情和回报。通过父母不断地言传身教,让孩子真正懂得感恩。

5、让孩子学会付出,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

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别人提供帮助,站在施助的立场上去体现别人的付出和感受,也是一种让孩子懂得感恩别人的方式。

孩子捡到东西占为己有怎么教育

有时候孩子的价值观还没有完成形成,会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情,比如捡到东西,放进自己的口袋,家长应该及时的干预,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意识。

孩子捡到东西占为己有怎么教育

第一,以身作则。教导孩子,捡到别人的东西要送回原处,或交给警察,让他们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

第二,让孩子了解钱来之不易。带孩子去父母工作的地方,了解父母挣钱的方式或者难处。或者做一些游戏,让孩子了解物品的价格,明白钱的价值。

比如,可以和孩子玩卖东西的游戏,家长指导,让孩子给物品定价,家长拿钱买东西。或者让孩子算算每天的早餐花多少钱。父母挣到的钱花到哪些地方,让孩子知道钱的用处,挣钱不容易。

第三,教会孩子换位思考。如果自己丢了钱,是不是着急上火,难受的不行。所以,捡到钱后要及时归还失主。

最后,通过何种方式把捡到的钱归还失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最好是通过警察寻找失主。如果在学校捡到钱,可以交给老师;在游戏厅捡到钱,可以通过服务台寻找失主等等。

孩子捡到东西为什么会有占为己有的想法

1.孩子天生的占有欲。孩子一般对自己没有玩过或自己没有的东西,都会感到好奇又想拥有。在好奇心和私欲的驱使下,个别孩子有时会悄悄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2.孩子的冒险心理。偷东西的行为大多发生在孩子幼年时,大多数孩子并不清楚偷盗这种行为是卑劣的。孩子通常会想:我拿了别人的东西,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却不知道,这是多刺激的事情啊!因此,我们的家长要注意在这个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3.孩子虚荣心很强。有些孩子家境不好,为了在其他同学面前显示自己家里很富裕,往往会选择偷东西,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

发现孩子偷拿东西,家长怎么引导

1、帮助孩子建立“物权意识”

帮助孩子树立物权意识,简单来说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属于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也尊重别人的物品。

孩子从2岁开始,就会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区,这个时期内父母的引导也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们一定要引导孩子分清“偷”和“借”的区别。

告诉孩子“偷”和“借”最本质的区别是是否经过主人的同意。比如同学买了新的笔,你也想用用看,这个时候就需要和同学商量,问问同学是否愿意借你用一用,而不是趁同学不在自己拿过来用,如果没有经过同学的同意,这样的行为就是“偷”,是要承担后果的。

2、带孩子当面归还并建立规矩意识

当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的时候,父母不要包庇袒护孩子,让孩子主动承认错误然后和孩子一起当面归还物品,并向失主道歉,并然后表扬孩子知错就改的行为。

俗话说:“小来偷针大来偷金”家长需要对孩子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随意拿走别人的东西,否则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行为;孩子出现问题的苗头后家长及时处理寻找原因进行正确的引导。

3、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

不少家长过度溺爱孩子,一切满足孩子的需求,会导致孩子内心产生极强的占有欲,也有一部分家长,从不满足孩子,甚至禁止孩子一切欲望,也会影响孩子的需求。

所以不管是哪一种极端的方式都会影响孩子们的“偷窃”行为,我们一定要合理的满足孩子的需求。

有时候孩子想得到一些玩具或者别人手中的物品,我们可以和孩子说:“宝宝,这个是别人的,我们可以问她借来看一下,待会还给别人。”

或者可以直接告诉孩子这个东西我们家里已经有类似的,不需要再购买,总之要让孩子了解到,物品并不是属于自己的,而是要强调购买、借的概念。

孩子不听话打骂不管用怎么教育

孩子不听话打骂不管用怎么教育?孩子不听话管教起来对于普通的爸爸妈妈来说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我们经常会纳闷,为什么好好地讲道理孩子不听,非要打一顿才行。即使是用打骂、威胁的方式,也不能保证孩子一直听话。

其实,这并不是孩子的错,不是孩子任性、叛逆造成的,而是因为我们用了不合适的管教方法。

孩子不听话主要和我们成年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有限,如果我们总是长篇大论地给他讲道理,孩子是很难理解的。

虽然孩子已经能用简单的语言和我们交流了,但别忘了,语言是一种抽象的文字符号,有很强的逻辑性,我们成年人眼中的大白话,对孩子来说却包含了很多无法理解的成分,所以光靠讲道理是行不通的。

另一方面,孩子的大脑尚在发育当中,负责控制情绪和行为的前额皮层才刚刚开始投入使用,可想而知,孩子的自制力是很差的。即使他听懂了你的要求,想要按你说的做,他也做不到啊。

所以不要简单地把不听话当成是孩子的错,甚至觉得他是故意为之,性质恶劣,非要打一顿才能让他学到教训。那样的话,只会把孩子往“坏孩子”的路上越推越远。

孩子不听话打骂不管用怎么教育:养成规律的作息

我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对于孩子每天要做的事,比如洗漱、睡觉,一定要尽早帮他们养成习惯,用习惯的力量去约束孩子。这样时间越长,我们就越省力。

在培养习惯的初期,我们可以用点小技巧,比如设定一个特别的闹钟,给孩子增加仪式感(我给小样设定的是鸭子叫声的闹钟,小样一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该拿衣服去洗澡了);

也可以把每天的作息做成卡片(或拍成照片),粘在墙上,每完成一项,就让孩子贴个五角星,增加他的成就感。

孩子不听话打骂不管用怎么教育:巧妙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比较情绪化,马上要发脾气的时候,转移注意力能够快速缓和他们的情绪,避免“暴风雨”的到来。

用什么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呢?当妈妈的都知道,孩子越大越难“骗”,两三岁的孩子可不像小婴儿这么好糊弄。

想要有效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我们只需要记住两个字——有趣。只要是有趣的,能够逗孩子开心的,就能把孩子的注意力快速吸引过来。

比如,我们可以学机器人、大灰狼的声音说话(各种滑稽的声音都可以);可以假装是怪兽,追着孩子跑;假装脚底一滑,摔倒在沙发上;和孩子比赛谁先跑到浴室,然后假装跑得很慢。

任何滑稽、有趣、搞笑的事情,都能感染到孩子,让他更愿意配合我们,听我们的话。

孩子不听话打骂不管用怎么教育:让孩子成为榜样

孩子不听话时,我们最经常做的事就是批评他。

我们总是错误地以为“批评会使人进步”,但事实上,消极的评价、过多的打击只会让孩子变得气馁,破罐破摔,还会让孩子的情绪变得消极,削弱他好好做事的动力。

我们不妨反过来,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

当孩子做得好时,不要觉得理所当然,也不要表扬完后又马上否定(比如对孩子说,“今天洗澡很乖,早这么听话不就好了吗?”)。

真诚地夸一夸他,然后给孩子贴一个积极的标签。“我就知道你是个爱干净的好孩子,洗澡洗得可真干净。”

当孩子听到这样的评价时,他会珍惜爸爸妈妈对自己的这种定位,把对自身形象的维护当做是约束自己行为的动力,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啦。

孩子不要用吼的,打骂从来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在教育孩子上,家长要放低姿态,站在孩子的角度沟通最好,当家长吼孩子的时候,孩子会特别紧张,手足无措,越吼孩子越慌,或者孩子干脆当做听不见,孩子犯错时直接抱着孩子,不用吼,因为在孩子做错事时他自己心里也知道,抱着孩子,告诉他错在哪里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效果会很好。

孩子不听话,打骂不管用,怎么教育

1、首先检讨家长自身问题,再去看孩子问题。

2、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即不听话的原因,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你得和孩子做朋友,和他交心,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对他吼叫,本来不是他的错,他也挨顿骂,肯定委屈,时间久了,他觉得自己做得无论对错都一回事,干脆破罐子破摔,养成不听话的习惯了。

3、对待孩子要耐心,以身作则,高质量的陪伴。

4、给孩子制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不能动不动自己发脾气还教育孩子。

5、尊重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东西有些比大人还要多,还要丰富,所以说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是好事,在于家长怎么去引导他,欲教在于不教,在于循循善诱,我不希望孩子只是一个会听话的机器。

6、允许他偶尔犯错,一次两次违反规则的时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父母不能因为孩子一次两次的犯错就大惊小怪,马上采取严厉措施,应该给他机会解释,和他一起分析原因,找出应对办法。孩子仅仅出于不敢而遵守规则,当然远远不如自觉必要而遵守规则的效果好。

7、让孩子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一个社会人,无时无刻不处在一定的环境中,必须遵守特定的规则。有些是法律,有些是道德习俗、有些是特定规定。例如可以尝试一下,让孩子自己为他的玩具制定借出规则,然后家人或者朋友想玩他的玩具,就必须按照他的借出规则行事。

8、对于屡教不改者,或者孩子实在管不住自己时,父母可以适当惩戒,比如用戒尺打手心或屁股,也可以让他去面壁思过,自我反省。

孩子不写作业打骂不管用怎么教育

孩子不写作业打骂不管用怎么教育?我想你反映在孩子作业上的问题,也是很多中小学生的通病。在这里,我想从以下三点来回答你问题中的三个关键词:“不写作业”、“打骂不管用”和“教育”,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孩子不写作业的原因有很多

上小学时,绝大多数家长看着孩子做作业,都会认为他“不听话”,至少有三个表现和原因。

首先,父母是从他们自己成人的角度来思考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写作速度普遍不快,容易写错字,所以整个操作的速度很慢。

其次,孩子如果是班里中上或者成绩不好的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在优秀学生的称号里很容易,因为他不舒服,所以你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思考,自然变得很慢,父母的样子像达利,拖拖拉拉。

再次,小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的特点,专注的时间比较有限,做完功课一会就会停下来玩东西、喝水、上厕所、说话或做其他事情。这需要很多时间,而且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本应快速完成的任务。

孩子不写作业也是大多数小学生的错

一般来说,女学生做作业比男学生更认真,内向、沉着的学生比外向、活泼的学生做作业更认真。

作业不认真不仅是一种学习习惯,也是一种态度,平时需要老师严格要求,家长严密监督,更需要孩子对意识的逐步培养,认真写好答案习惯,需要循序渐进的养成。

对此,你可以给他适当的奖惩,如果他的功课做得很差,写的很乱,可以让他再做一次,如果他做得更仔细,可以给他适当的奖励,奖励可以可以是身体,也可以是精神,让他休息和玩耍,比如,或者看一会儿电视之类。

你说的“打骂不管用”有道理

孩子不写作业打骂不管用分析这两个表现,没有深入分析其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改进和引导,而单纯靠打骂,这样既不能在学习上给他起到任何促进作用,同时,他也会产生叛逆心理,让你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这是行不通的。

总之,在了解了孩子作业出现问题的原因后,就要做好自己的监督指导责任,培养他的良好习惯和端正态度,相信我们一定能把作业做的又快又好。

孩子不写作业打骂不管用怎么教育

耐心地帮孩子找到解决方法,告诉孩子,如果不懂的问题,及时问老师,养成好习惯,在家就问爸妈。总而言之,只有帮孩子把问题解决了,孩子成功作对一道题,积极性就出来了。

总之,孩子不写作业,一味打骂和讲道理是行不通的,沟通是前提,采取一些小方法去帮助孩子,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度就建立起来了,孩子也能养成好习惯。

教育是一种艺术,更要讲方法方式。首先,孩子不写作业并不能采取“打骂”的教育方式,曾经有句话说的好“打骂是父母最无能的表现”。教育孩子是一个人生历程,孩子在成长,父母也在成长。教育好孩子,不是靠粗暴的行为,不是靠吼叫,这些方式即使在当时有效,但是等到孩子长大,他们对你不是感激,而是批判。

孩子不写作业,打骂不管用,怎么教育

不好好写作业是现在孩子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弄清楚孩子不好好写作业的具体情况,然后再酌情解决。

一般情况下,孩子不好好写作业的原因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学习态度的问题,不想写;

二是学习能力的问题,真不会。

家长可从以下6点慢慢做起:

1、弄清楚孩子不写作业的原因。特别是在低年级时,家长要陪伴孩子写作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

2、多指导孩子,为孩子答疑解惑,引导孩子理清解题思路,教给孩子解题方法。加强对孩子作业效果的检查和验收,比如听写生字单词、盯背诗词课文等。

3、孩子一般都好动,自制能力比较差,写作业时容易分心。因此,家长要多提醒,加强对孩子作业过程的监管。

4、多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意义。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5、家长自我反省下,看自己是否粗暴地干涉过孩子的学习,对他要求过多,给他设定了过高的学习目标。而且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一味打压,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了自信,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6、不要给孩子额外布置作业,不要催着孩子写作业,帮助孩子制定作业计划,有步骤的完成。把作业分解成小的任务,完成度降低。这样,孩子对作业也就不那么排斥了。

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怎么教育

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怎么教育?这个问题大部分小朋友都会出现,我家大宝现在上了小学,做作业时也会有不认真,磨磨蹭蹭的时候,二十分钟的作业都能做一小时。跟他好好说也不听,真的很上火,可是发火也就好那么一两次,过后又会重犯。于是改变策略,就跟商量好,立好规矩。

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怎么教育:

首先,检查孩子的作业大概需要多少时间,每天固定时间写作业

每天孩子放学后,询问或检查下孩子作业大概需要多长的时间完成。每天固定时间写作业,根据作业多少加减时间。

其次,了解孩子写作业不认真、拖拉的真正原因

孩子在做作业时,总是不认真、各种磨蹭,那父母要了解情况,找到孩子这样做的原因:不会做、不懂题、做事没法一心一意等。父母可以不全程陪同孩子写作业,不过孩子碰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父母能及时指导孩子。

最后,父母指导孩子、孩子写作业的时间固定,孩子没有按时完成过时不候

跟孩子商量好制定的作业完成时间,如果因为孩子拖拉、不认真导致作业没有按时完成,那么过时不候。孩子没完成作业也不给写了,让他自己去跟老师解释清楚,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这样搞几次孩子就懂得完成作业是自己的事,自己必须在规定时间里完成。

父母不能着急孩子完成作业而把孩子必须完成的任务转嫁到自己身上,长期这样孩子会形成依赖,父母也会累得够呛!

家长要多鼓励和陪伴,表扬和引导孩子。讲不写作业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用现实说教,找孩子的闪光点,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使之懂得知识改变命运。多给孩子讲故事,激励孩子,从小养成写作业的好习惯。

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怎么教育

1、不做孩子作业的监工

有的家长喜欢盯着孩子做作业,一旦发现有问题,或字写错、写歪了,一边帮着孩子涂擦,一边批评、埋怨、责怪孩子:“怎么搞的,又做错了,总是改不掉。”“说过多少遍,就是记不住,气死人的!”可以想象孩子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他学习的兴趣和能量之门还能打开吗?这个时候,家长再怎么说教,他是听不进去的,也是改不过来的。建议做法是,首先过问一下有多少家庭作业,然后叫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轻手轻脚地做自己的事,不轻意打扰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检查。

2、告诉孩子写好作业的好处

孩子不愿写作业,有可能是因为孩子并不明白写作业究竟有怎样的好处,写作业能为自己带来什么。所以,家长不妨明确告诉孩子,写作业的好处有哪些。“好好写作业,老师会更加喜欢你哦”。在学生时代,能得到老师的重视,是每一个孩子都渴望的事情。

3、赞扬是最大的动力

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比如,书写公正、或是能自己独立思考、某些词用得好、某道应用题解答得很巧妙等,都要及时给予他们肯定,不要吝啬我们的赞扬。

孩子不知道学习为何,也无法理解学习和生存的关联,他们只注重现在内心感受,而我们能做的是要他们在学习上发现乐趣,调动积极性,要他们好好学习的目的自然就达到了。

4、父母要正视自己的责任

很多父母认为,写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独立完成。这个想法没错,但是孩子在小学阶段,还需要父母的陪伴。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孩子不能自觉养成一些好习惯,需要父母帮助纠正。小学阶段,孩子自制力比较差,也需要父母帮助培养自律能力。现在的小学学习内容比较多,比较复杂,很多作业孩子不能独立完成,同样需要父母的帮助。

5、营造氛围

孩子写作业时,家长不能边辅导边看电视、玩手机,这样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坏习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孩子做作业,家长在一旁安静的读书、看报。孩子处在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能力自然会上升。

6、教育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许多孩子剽窃别人的家庭作业来应付老师的考试,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父母应该时刻关注他们孩子的这些问题。父母应该耐心地解释孩子们写作业时不会遇到的问题。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可以帮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怎么教育,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孩子取得成绩及时表扬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每天检查作业,和老师多沟通。

孩子不懂感恩怎么教育

孩子不懂感恩,家长溺爱过度有很大的原因。很多家庭都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也不在乎对错,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父母这样做理所当然。家长觉得为孩子掏心掏肺,为孩子包办一切,就是为了孩子好,殊不知,父母这样做是慢慢蚕食孩子心灵,让他们越来越自私傲慢。因此想要让孩子懂得感恩,家长要学着转变教育方式,减少对孩子的溺爱与包办,要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事情。

孩子不懂感恩怎么教育?

1、不要给予孩子过多的爱。

过犹不及,对待孩子也是这样。对孩子应该宠爱但不过度,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牺牲自我。要学会放手,舍得让孩子吃苦。很多父母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从来不舍得孩子吃苦。但孩子是在体验和试错中长大的,如果父母能放手,舍得让孩子吃苦,允许孩子在生活中犯错,并纠正、指导孩子改正,孩子才能体会到父母的不易。

2、给孩子讲自己的工作艰辛。

每一位父母在工作中其实都很不容易,但父母总想给孩子一些超脱的环境,怕艰难的现实生活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其实,如果父母们能经常告诉孩子一些自己的苦恼,那么孩子就会在体谅和感恩中渐渐长大。

3、家长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想要孩子懂得感恩,自己首先要成为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家长是否真的知道感恩?是否真的做到感恩?如果您做不到,怎会奢求孩子做到呢?

4、让孩子学会分享。

家长总爱说:“别急,慢慢吃,这些都是你的,没人给你抢。”这会让他觉得他吃好东西、拥有好东西是理所应当的。每次给孩子吃东西时,应该当着孩子的面,自己也分一份吃,为的是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吃东西要先让父母吃,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谦让”这棵文明品行的种子,同时,多和孩子讲讲一些“谦让”的故事,例如孔融让梨、六尺巷的故事等等。

5、实践。

教育孩子感恩还可采用实践法,即让孩子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感恩。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小区栽种一颗感恩生命树,亲自动手做一些感恩卡片,学唱一些感恩的歌曲,或是在特定的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表示感恩的小事情,让孩子真正学会以行动来感恩。

6、学会适当示弱。

在孩子面前偶尔的示弱,表现出自己力所不及、不能胜任的一面,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辛苦是为了自己能得到更好的生活,才能促使他改正错误,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同时示弱还能让孩子深刻地意识到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对父母产生感恩之心,让孩子更加爱护和善待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