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被父母挑剔指责长大的孩子

被父母挑剔指责长大的孩子

2024-03-21 11:37 287浏览

当父母经常指责孩子时,那孩子将会得胆小谨慎,没有自我,因为他们总是时刻处在恐惧之中,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做错了,父母的拳头就会落在自己身上;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因为哪句话说得不对,就招来父母的一顿说教。所以,他们特别谨慎,特别胆小。

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养成自卑叛逆型的性格,因为长期被父母指责否定,孩子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什么都做不好,长大了也唯唯诺诺,一旦叛逆后果更严重。

在类似的环境中长大,你的痛苦我深有体会。我父亲性格十分暴躁,来了脾气扯着嗓子就骂,甚至还追着打,情绪完全失去控制!

这些阴影让我对做错事十分恐惧,似乎打骂就像晴天霹雳,随时降临 在我的头上!生活在战战兢兢的环境中,这对一个孩子来讲,简直就是最大的暴力!会严重影响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发育和发展。

由于习惯性被别人否定,导致自己不但不自信,而且怕做错事,特别担心自己的错误遭到大家的嘲笑和指责,不自信和强自尊又交织在一起。这就更强化了自己不敢做事的风格,压抑了本来的自我。

本来性格就比较懦弱,比较内向,在长期的家庭环境的训化中,更加强化了这一特点!

现在只要鼓励自己多去努力尝试,做出一些成绩。对自我有一个肯定,相信自己可以,当你真的做到的时候也是给自己的鼓励,相信慢慢自信会回来的。

事实上,随着年龄和心智以及学识阅历的不断增长,每个人都在逐步变得强大起来,那些不完美的东西所造成的影响正在不断衰减以至于消失,只剩下一种记忆。换句话说,其实它们已经不对你有什么影响,影响你的是你自己的记忆,和自己心中不断地强调!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谁,每一次都不会是完全胜利或完全失败,一个人的成长是一次次的点滴得失积累起来的,所以不用怕。

一个容易退却的人,总会在心理上为自己寻找退却的借口。当你面对挑战时,如果你胆怯你就会对自己说“算了吧,我父母重男轻女,他们对我的伤害使我自卑。所以我退却都怪别人!”——看看,小伙子,自卑有时候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从小被父母打骂的孩子长大会怎么样

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家长存在打骂孩子的情况。家长们偶尔打骂孩子一两次,可能会让孩子长点儿记性,不再犯错,可是有的家长会经常打骂孩子,殊不知这样会对孩子的身体和心里造成很严重的伤害。

从小被父母打骂的孩子长大会怎么样

1、性格孤僻

很多被父母从小打骂的孩子,长大后性格会变得非常古怪,他们对世界充满警惕心理,认为世界上没有值得依赖的人,遇到值得同情的事情也会冷漠对待。

2、没有自尊

孩子的自尊心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通过成长一步步走来的,如果父母经常性打骂孩子,认为严格可以养成孩子的自律习惯,这样往往会一次次践踏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会出现遇到事情,不分对错道歉了事的情况发生。

没有自尊心的孩子,往往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总感觉低人一头,明明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却因为自卑没去尝试,这样往往会让孩子错误的认为自己没有优点,从而会拒绝和人交流,变得越来越差。

3、脾气暴躁

很多孩子经常受到父母的打骂,会让孩子认为别人伤害了自己就要反击,无需接受别人的歉意,也不用控制自己的情感,只要凭着自己的意气行事,事情就可以获得解决。

脾气暴躁的孩子,从来不懂表达自己的情感,非常不利于人际关系,有些孩子由于在平时脾气暴躁,在上学时期会出现被孤立的情况,而长大后,也不利于家庭和谐,更不利于自己孩子的教育。

打骂孩子的最佳补救方法

1、及时跟孩子道歉

不管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情,都不应该用打骂的方式,要是家长打了孩子的话,就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影响,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也是爱面子的。家长这个时候要及时的跟孩子道歉。等孩子原谅家长,心情也平静下来之后,家长就可以跟孩子坦诚沟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

2、跟孩子友好的沟通

孩子做错事情确实是不对的,家长教育孩子也是对的,但是通过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那就是不对的了,有时候,孩子做错事情了,家长可以和孩子友好的沟通,这样的话,孩子更加可以听得进去。

3、疏导孩子的心理

待孩子情绪平稳,要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举动,分析错在哪里,以后怎么改正,在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以免因为苛责孩子,导致孩子的心理不健康,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同时也需要给夸奖孩子,就是所谓的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至少要让孩子觉得他并不是一无是处。

4、对孩子表达爱意

家长在打完孩子或者骂完孩子以后,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恐惧感,也会让孩子怀疑爸妈是不是真的爱他。很多孩子开始和父母越走越远,就是因为他们以为父母不再喜欢自己。所以,如果家长在打完孩子以后,还是要及时安慰孩子,让孩子知道你爱他,一方面孩子会更容易原谅你的过失,另一方面也不会让他觉得你不再爱他。

如何不打骂孩子不对孩子发火

选择性忽略:

有时选择性忽略,会比打孩子更加有效。选择性忽略并不意味着如果孩子做了危险的或者不合适的事情时。比如她在抱怨或者有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可以装作听不见,等到她的行为有好的转变的时候,再给孩子注意力,这样随着时间推移,孩子也会知道礼貌的行为可以满足他的需求的更好的方式。

拿走孩子的特权:

打骂孩子的方法在短期内是比较有效的,拿走孩子的特权的方式,可以更加持久。比如不让孩子玩游戏,不给她买玩具等。用她喜欢的东西来惩罚她,并且和孩子明确出惩罚的时间,提醒他不要再重复相同的错误。

为孩子提供逻辑后果:

比如,如果孩子不吃晚饭,那么就不让他在睡前吃喜欢的零食,如果孩子在玩玩具后自己不收拾好,就不让他在这一天内的剩余时间不给她玩玩具,将孩子的不当行为与后果联系起来,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他之前的做法会造成不喜欢的后果,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表扬奖励孩子好的行为:

表扬奖励孩子好的行为,并不就是要打击孩子的不良行为。奖励的目的在于扭转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不是强调孩子不应该做的不好的行为。

孩子长大后为什么对父母冷漠

可能是因为孩子与父母的沟通不畅,缺乏互相理解和尊重;也可能是因为孩子与父母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产生了代沟;还可能是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一些负面事件,导致情感上的失衡。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期望、干涉和控制,也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孩子长大后对父母越来越疏远,多半因为这几点:

孩子小时候,父母经常用训斥打骂对待孩子,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孩子完全没有个人的想法,什么都要听父母的,不然就是无休止的吵闹,孩子心理压抑,和父母在一起不快乐。

等孩子长大成人,离开父母的视线,也选择少和父母接触,因为一回到家,父母又要指手画脚,评论一番孩子的所作所为,横加干涉,让孩子感到不愉快,虽然是父母,也只能选择少来往,不得已而为之。

经常在孩子面前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如何有出息,埋怨自己的孩子没有成就大事业,殊不知,“人比人,气死人,”孩子没有拿自己的父母和别人相比,父母也不要盲目攀比,打击孩子的自尊心。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互相关心照顾才是家庭成员所需要做的重点,没有什么比亲情和快乐更重要,不是为别人而活,而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父母特别强势,控制欲强,不懂得如何交流,孩子只要不听话,就认为孩子不孝顺自己,进行道德绑架,养了一个白眼狼。

父母是真的爱孩子,可这种爱让孩子透不过气来,无法理解父母的真爱,或许父母的建议是对的,但是因为方式方法不对,孩子会逆反,走了弯路,更会埋怨父母。

父母要避免孩子长大后和自己疏远,需要走进孩子的内心,用爱呵护孩子脆弱敏感的心灵,尊重孩子的人格,态度不要强硬粗暴,以免让孩子受伤。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如何让孩子更理解父母的爱,别那么着急,和孩子谈谈心,不要随意干涉孩子的选择。

当孩子为人父母之后,经历过教育照顾孩子的辛苦后,会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关系会有所缓和,和父母慢慢会越来越亲。

没有父母的孩子长大后的心理特征

缺爱、自卑、没有信心、胆小怕事。从小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可能会有种被抛弃的感觉。

从小失去父母的孩子,大部分都会很偏激,很容易愤怒,尤其是被人伤及痛楚,很难自控。

但是这个从小要看是多小,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自主思维方式。最主要的还是要看这孩子的童年到底是如何度过的。如果并不缺少关爱,那么问题不会很大。只不过是有一个无法弥补的弱点罢了。有足够的关爱,和正确的教导。等长大成人以后是不会有多大影响的。就现在的社会状况来讲的话。有影响的也就是上学和婚姻。不过这两样现在也不是什么事。

再有一种,就是缺乏关爱的,那么这个就很严重。没有足够的关爱,也没有父母的管教教导教育,加上周边的人和环境的影响。在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自主思维的前提下,这孩子极大概率会变得偏激,而且心理扭曲。会对很多事产生仇恨心理。而且极易被小事所激怒,然后爆发。没有自控力。

长大以后也多半不会走正途,因为从小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很容易步入歧途。

而且这类人多半的心理状态都差不太多,总是会自问凭什么别人有而自己没有,会把别人的获得视为仇恨的原点。总是会想如果自己和别人拥有同样的出发点自己会如何如何如何。自己的不成功就会变成是别人的错。这种心理状态是非常危险的。而且极难改变,虽然理论上能通过心理辅导重新让这些人建立正确的观念。但是也仅仅是理论。真正意义上的实例,少之又少,非要说,可以说是连续买2次彩票都中头奖的概率。可能比这个概率还要低。

以前见过一个孩子,他还小的时候父母离异,他是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虽然他爷爷奶奶对他很好,但是每次他都不敢谈起爸爸妈妈的话题,他感觉自己是被抛弃的,也非常没有安全感。

也有小朋友在背后说他是没人要的孩子,因为这事他还经常和人打架。

不管小的时候父母是因为什么不在自己身边,孩子都有可能怀疑自己是不是被抛弃、不让人喜欢,也就会有更强烈的不安全感。

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容易惧怕不确定性。

长期被父母唠叨长大的孩子

会非常的不自信,而且会形成内向自卑的性格,因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不被父母所重视,父母太过于强势,所以经常被父母叨叨的孩子,身心一定不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父母整天唠叨可能对子女的自信心、心理健康和自我价值感产生负面影响,增加子女的压力和焦虑感,甚至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家长一唠叨,孩子态度好些的往往是勉强屈从,更多的则是或阳奉阴违,或干脆故意跟父母对着干。家长的唠叨常常是担心、提醒、数落、批评,家长摆出的往往是一副居高临下的父母心态;传递的是不信任的情感,打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这对于已经长大的孩子十分反感。

家长经常唠叨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很烦,一直在自己身边絮絮叨叨的,会想要摆脱这种现状,逃离父母的控制,从父母的唠叨中解脱出来,因此,会影响亲子关系。

频繁的唠叨可能会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负面影响。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被贬低或不被认可,导致自我价值感下降。这可能影响他们在学业、社交和发展方面的表现。

青春期孩子往往会受到父母的唠叨,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爱。这种唠叨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无助和孤独,同时也会让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心理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的唠叨也可能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保护。在青春期时期,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导和支持,但过度的唠叨可能会产生反效果。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影响,父母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鼓励他们分享困惑和问题。

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和责任,让他们学会独立和自我管理。

在关键时刻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但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策。

通过平衡关注和自主性,父母可以更好地影响青春期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没有父母陪伴长大的孩子心理

这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关爱,很容易在青春期叛逆,也非常没有安全感,在长大后内心可能会对父母产生不满,觉得自己很孤独。

孩子小时候没有父母陪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缺乏父母陪伴会导致孩子情感上的缺失和孤独感,可能影响其自信心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父母陪伴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能够提供情感支持、指导和榜样,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

孩子小时候没有父母陪伴可能会影响其学业成绩和学习动力,缺乏监督和指导,容易产生行为问题和学习困难。

此外,父母陪伴也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活习惯有重要影响,如饮食、睡眠和运动等方面。

因此,孩子小时候没有父母陪伴会对其整个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影响其情感、社交、学业、身体健康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先说一下我我一个朋友的经历吧,因为她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爸爸出去上班,妈妈经常打零工,我朋友从小就在他姥姥家长大,她姥姥对她很好,从小她就懂事,什么喜欢的东西也不要,什么活都抢着干,好像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都比较懂事。

不知道是不是从小就缺少和父母的沟通原因,长大后她不太喜欢复杂的人际交往,所以朋友也不多,上学的时候,她自卑并且羡慕身边的人,这种感觉她说没办法去形容,有些东西就觉得自己不适合拥有,就算她成绩很好,她也很自卑。他还跟我说了其他的影响,在这里我就不一样一样去说了

专家说每个年龄段陪伴孩子都是有意义的,如果缺乏父亲的关爱会缺少生活中的男性标杆,女孩子会影响恋爱观,男孩子可能会少一些男子气概。那妈妈呢会在孩子身边起到更大的作用,比如难过或者受伤后妈妈在身边安慰比较好

总之,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真的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的。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尽量自己带孩子,孩子被别人带大,即便没有什么心理问题,他和父母相处起来也是客气有余,不会撒娇,还是让做父母的多少有点小失落。

经常被父母打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

可能会分三种吧,一种长大后打父母,没有孝心,爱心,耐心。有暴力倾向,打架斗殴,可能会有自虐倾向。毋庸置疑也会打他自己的孩子。

一种是孩子变得胆子小,怯懦,没有安全感,自闭,自卑,我想,哪种都不是父母想看到的结果。

也许会有第三种,就是找各种理由不回家,因为在孩子眼里,家就是魔鬼屋,就是刑场,就是炼狱。

我二哥家三个孩子,两位姐姐被嫂子打的比较多,比如不吃饭呀,耍点小脾气,写作业写错了,或者干嘛干嘛,不打也得被骂,特别凶那种,姐姐小时候可能也是老被忽略,耍小性子,嫂子看见就会一巴掌上去,不吃饭也是一巴掌上去,看的我都惊了。

现在二级了,长大了,渐渐的也妥协了!就是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也不会顶嘴。不会反抗,但姐姐不喜欢妈妈,害怕,甚至说恐惧,不想见到妈妈,觉得妈妈坏!只敢在我面前讲那些!前几天姐姐还跟我讲说姑姑,以前妈妈拿充电线打我这里!姐姐妹妹都补想见到妈妈,我带他们去超市,回来一看楼下门关着,证明妈妈的摩托车还在,就是没走,俩姐妹就特别失落!说妈妈怎么还没走!就是从小打孩子就会产生恐惧。

所以我呼吁,家长们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了,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人格,做父母的要尊重他们,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想要孩子成为优秀的人,首先家长自己要更优秀。

可以说绝大多数孩子小时候都被父母打过,关键是看怎么打,于原因,要打的有理,于力度,下手知轻重,于位置上,要避开身体要处,还要晓之以理,如些方起到教肓作用,让孩子知晓并改正缺点错误,胸存戒心,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很有帮助,长大后会理解并感激父母的。反之,则为家暴,一般会产生两种结果,孩子长大后,不是胆小怕事,畏首畏尾,就是叛逆惹事,薄情寡恩。

教育是一个过程,成长才是结果。在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之前,会有各种不一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改变。适当的运用各种手段来帮助孩子,是家长必须要做的事情。

所以,我觉得,没必要一定非得不打不骂,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原则,保持一贯性,不情绪用事。我们只要抱着一颗爱孩子的心,能够体察到孩子的内心,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和成长,最终一定可以找到一个适合教育孩子的方法。

流行的所谓棍棒教育,赏识教育,严厉与宽松,责罚与鼓励,等等都是可以参考但是不宜照搬的方法。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指责父母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很多父母都发现,自己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就会变得非常独立,对父母也是充满敌意,经常会指责父母。孩子的这种行为,让父母十分的伤心和委屈,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会指责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指责父母

1、自我意识开始成熟。许多家长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态度越来越强硬,这是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成熟,思想越来越多,有时会固执。所以,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才会出问题。父母如果还是老眼光地看待孩子,亲子关系就会出现问题。

2、孩子有独立自主的倾向。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独立自主”的倾向变得更加明显,但这个时候父母却习惯管教,甚至会管得更多。“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青春期的孩子会指责父母,很大程度上都是父母管得太多的结果。

3、青春期心理躁动不安,叛逆心理在作怪。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一颗躁动不安的心,而且很叛逆。青春期的孩子受到学习上带来的压力,以及身体上明显变化的影响变得很焦躁,很冲动,看什么都不顺眼,更无法接受父母不停的唠叨和嘱咐,因此,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是很有意见的。

4、暴力型父母。一些父母习惯于把子女当做自己的私人财产对待,所以,打骂、体罚子女等成为了司空见惯的事。俗话说:“种瓜得瓜”,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必然导致心理和生理上的缺陷,长此下去,子女的报复心理就会产生。到一定的年龄,子女对父母的行为不满意时,就会反过来对父母实施暴力行为。

青春期孩子不懂事怎么教育

1、不要强迫孩子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内心的想法会逐渐成熟,会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希望别人参与太多。可是,有的父母对孩子各种不放心,怕这个怕那个,嘴上说着让孩子自由,还要限制这个限制那个,还总是强迫孩子做事情,这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2、沟通要有技巧

家长在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有技巧,不能直来直去,而且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叛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平时管教过于严格,什么都要过问。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产生厌烦开始叛逆。这就要求家长在沟通的时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面去思考问题。

家长在与孩子交流与沟通时,多注意一下说话时的态度和语气,运用一些技巧,讲究一下方式,心平气和地把自己的所见所思传递给孩子。家长和孩子交流时,要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训的语气说话。尊重,才是让孩子变得“听话”的妙计绝招。

3、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

其实孩子不听话,并不是觉得父母的话没有道理,而是有时候父母的态度让孩子心里不舒服,他觉得父母老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用命令的口吻去教导他,让他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所以,父母要学会尊重青春期的孩子,多听取他们的意见。

叛逆期打骂父母的孩子长大能变吗

其实,孩子在进入叛逆期后出现打骂父母的行为虽然不对,但确实是孩子比较常见的叛逆问题,所以家长在面对的时候,一定不要去他们存在偏见。而是要去正视孩子的青春期,从而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使孩子改善这些坏习惯!

叛逆期打骂父母的孩子长大能变吗

可以改变,但父母要教育好孩子,孩子在叛逆期间打骂父母,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有关。虽然孩子有叛逆心理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叛逆到殴打和责骂父母,这是非常糟糕的,不尽快纠正未来对孩子的成长也非常不利。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必须及时停止耐心教育,并与他沟通,让他意识到错误。

家长在严厉批评他们的同时,也要耐心地教育,沟通要求他理解一颗感激的心。如果孩子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无论他发现多少,他都不会变得更好。因为他总是认为殴打和责骂他的父母是对的,他只是在抵制不公平的待遇。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跟他好好的沟通,打骂父母肯定是不对的,不管怎么样打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尤其是孩子打骂自己的母亲,这是违反道德的,需要好好的沟通和教育。作为家长,我们要相信孩子本性是善良的,跟他好好的沟通之后,孩子一定会认识到错误。

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时,家长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一定要做到“多与孩子沟通、不要极力否定孩子的想法、与孩子展开平等的对话、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做到这些孩子绝对不会和父母对着干,自然会让孩子安全的度过青春叛逆期。

叛逆期的孩子如何教育合适

1、耐心倾听

多数时候,孩子叛逆打骂父母,都因他有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甚至是因为父母行为的不当而引起的。父母要耐心倾听孩子,找到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需求,并且恰当地满足这些需求,孩子被充分倾听和理解了,感受到了自己生命的尊严和价值,是不会把跟父母较劲当作一门武器来使用的。

2、避免命令的口气

与孩子交往的时候,家长尽量不要用命令的口气,比如“立马、现在赶紧、我警告你”等等这样的词汇。这样命令的口吻会让孩子很不舒服,即使孩子按照父母的吩咐去做了,心里也是很不情愿的。这样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反感,所以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尽量还是不要用这样的方式去交流。

3、放弃对孩子的打骂行为,与孩子平等沟通

通常,当父母认为孩子的行为令人不快时,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真的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父母有孩子无法满足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要求,并想通过打骂孩子来让他服从自己,树立尊严。孩子要想真正信任父母,就应该听从父母的意愿,尊重父母的生命,平等地与父母交流、沟通。

4、给孩子平等的发言权

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员,因此家长可以让他们参与到家庭决策中来,一方面是让他们更有家庭归属感、参与感,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当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家长要做出积极的反应,即使是孩子说得不是正确,也不要急于否定孩子,这样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获得了应有的尊重与理解,会让孩子充满成就感,也更有利于今后的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