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终南望余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终南望余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3-08-18 16:40 1581浏览

诗人通过描绘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欣赏与赞美,同时咏物寄情,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终南望余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终南望余雪》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也忧国忧民。

2、为长安城的老百姓着想的思想感情,《夜书所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借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自己寂寞的心情。

3、也表达了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终南望余雪的作者是谁

《终南望馀雪》是唐代诗人祖咏。

祖咏,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原文: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词句注释:终南:终南山,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馀(yú)雪:指未融化之雪。馀,即余。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林表:林外,林梢。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暮寒:傍晚的寒气。

译文:从长安望终南山北景色秀美,远看岭上积雪似乎浮在云端。雨雪晴后夕阳微光染亮树梢,长安城中傍晚反增阵阵轻寒。

终南望余雪的创作背景

在唐代,科举考试是获得官位和出人头地的重要途径。当时的科举考试是分为三级的,分别是乡试、会试和殿试。而参加此次考试的祖咏,则赴长安参加了会试。

作为一名有抱负的考生,祖咏在参加考试时遇到了一道难题。文题为“终南望余雪”,要求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祖咏看完后便思考了一会儿,写出了四句就停笔了。他感觉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不必再画蛇添足。尽管如此,考官还是要求他按照考试要求完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

然而,祖咏坚持自己的看法,拒绝再增加两句无用的内容。这样的行为引起了考官的不满,最终导致了他未被录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画蛇添足并不能带来好处,反而让人失去了原本的真实和精华。祖咏的执着和坚持,虽然未能带给他成功的结果,但也反映了他对自己才华的认知和尊重。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