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孩子沉迷漫画的心理特点

孩子沉迷漫画的心理特点

2023-06-28 14:31 1116浏览

漫画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身边很多高知家长朋友,都擅长利用漫画书去启发孩子对于历史、自然等方面的兴趣,不仅能引导孩子的高级阅读品位,顺便完成孩子对于各种学科领域的启蒙入门。

家长们仔细想想,我们想让孩子培养出爱阅读的好习惯,目的是什么呢?是孩子一看见书就走不动道这个动作,还是想让孩子因为书里的内容受益?答案肯定是后者。

那么,看漫画书好不好这个问题,就可以从“它是否让孩子受益”这个角度来分析。

1、是否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如果一个孩子本身不爱读书,但因为一本漫画书有了拿着书翻翻看看的动作,那么这本漫画书就起到了好的效用,可以“引诱”孩子爱上看书。这时候家长应该偷着乐,把同类型的漫画书都搜集来让他看个够,而不是阻止孩子看漫画书,并把所谓的纯文字书或者桥梁书扔给他。

为什么呢?因为漫画书图多、有趣,孩子爱看,那就让孩子多看看呗。有什么比孩子愿意拿起书更好的事吗?

2、是否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

当然,很多家长忧心自家孩子爱看漫画书,是害怕漫画书里空洞的内容耽误孩子的时间,希望孩子能将目光多转向字多的经典童书或者名着之类。

但家长有没有考虑过,孩子为什么喜欢看这种字少、情节简单无厘头甚至搞笑的漫画书呢?

家长也不要存在错觉,觉得看漫画书太单一,孩子学不到什么东西。要知道,漫画书也不全是搞笑类的,还有科普类、历史类和文学类。一些经典漫画书比如《丁丁历险记》《史努比》可是流行了好多年,我们那一代都看过,孩子当然也能看。

只是要注意,给孩子挑选品质好的、种类多一些的漫画书,能保证孩子不偏食就好。

孩子沉迷抖音的心理原因

孩子年纪过小,对于新鲜的事物都有好奇心。而点赞量也成了孩子们攀比的数据,谁发的视频先赞多谁就厉害。所以孩子其实是没有分别视频好坏的能力,他们判断视频好不好是根据点赞数的。

其实孩子沉迷“抖音”,父母也有责任。孩子沉迷光怪陆离的世界,其实很大原因是因为父母的忽视。孩子得不到父母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就会企图从别的方面去获取关注。抖音上的点赞功能,恰好满足了孩子的需求,点赞数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到有人在关注他喜欢他的作品,还能成为孩子炫耀攀比的项目。

父母沉迷手机,对孩子“隐形陪伴”

去年微博上有个很火的热搜,是小学生写作文“控诉”爸爸玩手机,9岁的小朋友写的作文《爸爸,我想对你说》得了满分,他“控诉”爸爸爱玩手机:好像没了手机就活不下去。

他在最后写到:“我想要的只是您放下手机跟我一起玩,那才是我感觉最开心的事!”

回想一下你是否也是这样,以为自己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眼睛却一直看着手机,刷着视频,对孩子来说这才不是陪伴,甚至年龄小的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想了解父母感兴趣的事。

有时候我们觉得带孩子很烦很累,孩子一闹就把手机游戏扔给孩子,只要孩子安静下来就好。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和教育方式是孩子行为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都会有比较多的心理问题和行为缺陷,这些问题都会成为孩子沉迷虚拟世界,游戏动漫视频等,染上网瘾的重要原因。

这些孩子有些胆怯、懦弱、自卑畏缩;有的暴力成性,游手好闲;有的敏感孤独,情感缺失。他们“行为成瘾”其实都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认同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他们寻找的另一个补偿心里缺失的途径。就像我们有时候觉得工作太累太辛苦,也会给自己放一天假休息,或者给自己玩玩两小时手机放松一样,来逃离现实。

沉迷于游戏的孩子的心理

一、孩子可能觉得游戏世界比现实世界更有趣

小孩子都是爱玩的,而游戏世界里面天马行空的表现力会让他感到无比的好奇,自然很容易沉迷其中。同时,由于现实世界中没有太多能引起他兴趣的事情,他自然就会表现得冷淡一些。

并且,他在游戏世界里可以随便说话,比较的自由。但在现实世界中,如果说话不经过大脑很可能会给人一种不懂礼貌的印象。

所以,对比起现实世界,孩子肯定更倾向于游戏世界,毕竟这里能带给他更多的快乐。

二、父母的关心不够

很多孩子沉迷于游戏就是因为父母给的关心不够,使得他们希望在游戏的世界里获得关心。一旦在现实世界中遇到挫折,而他们又在游戏世界中收获温暖,那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通过网络与别人进行交流,对身边的人自然就会表现得冷淡一些。

所以,我觉得父母平时可以多关心孩子,甚至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游戏,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长久下来,孩子自然会慢慢的脱离游戏世界。

沉迷于游戏的孩子的心理状况分析:

1、孩子的好奇心

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对于孩子来说,网上的游戏十分吸引他们,很大的一点正是出自孩童的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了无穷的毅力和源泉,乃至父母越是禁止他们就越好奇,越好奇便越增加了他们对网上游戏的兴趣。

2、孩子的叛逆心

根据心理学家对孩子心理的研究分析表明,三岁到六岁、十二岁到十三岁这个成长阶段的孩子是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爱跟大人对着干,你不让我做的事情我偏要做等表现,都是逆反期的孩子的正常行为。

原本孩子也许只是对网上游戏有一点点兴趣,可在大人不分青红皂白的禁止下,不经意间激发了他们的叛逆心,反而对网上游戏越来越上瘾了。

3、游戏内容的吸引

心理学家米哈里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定义为“心流”,他认为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在心流体验中,人们沉迷于某种活动,而经常忘记时间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因此,孩子们对网络游戏的这种沉迷状态正是处于“心流体验”。网上游戏吸引力强,升级打怪,简单粗暴。这种情况若是沉溺,会对孩子造成不可估量的坏影响。

00后孩子的心理特点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00后”的物质生活条件相比“95后”更优越,同时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也随之提高,在教育方面舍得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血。由此,“00后”大学生从小兴趣广泛,信息量来源广泛,视野也更加开阔,更容易接受和学习文化的多样性。但是受到来自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两方面的影响,他们相对更加自我,具有强烈的主观主体意识,在学习和竞争中缺少团队意识。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当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基本都满足的前提下,会更多追求尊重需求和自我需求,所以“00后”的特性是时代赋予的。

这是一个网络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在这一新时期背景下,“00后”大学生借助互联网拓宽知识面,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成为新事物的热衷者。但是因为他们阅历尚浅,缺少社会经验,导致他们看待复杂的社会问题,对事物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容易产生偏激情绪,从而导致思想上的迷茫与困惑,在实际行动中存在盲目性。

“00后”大学生对未来充满热情,同时他们对自己的处事能力自信。但是他们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致使大学生无法树立稳定的信仰。再加上“00后”大多成长于“4+2+1”的家庭模式中,习惯了被周围人关注,从而在竞争中一旦受挫,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此外,网络环境虽然方便大学生的学习,但是网络虚拟世界使学生产生依赖性,从而导致现实生活中交流沟通能力的缺乏,并且容易出现忧郁、孤独的情绪。

我们小时候经常被教育:“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我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而现在的大部分孩子,没有兄弟姐妹,他们不跟父母说话,跟谁说话?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学生被老师教育的时候,老师在训他,他后面就来一句:“你差不多讲好了吧?我可以进教室了吧?”

表现出来的就好像他们不尊重老师、不尊重上级,但其实是他们更看重自我的感受,你不了解他们对话语权的要求很高,不听你的,是因为你没有给他平等的对话。

就好像现在很多90后,00后出生的人,进入职场,领导没有给予他话语权,他可能就会在网上去发泄。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好事,因为个人的自我意识增强了,很多人都渴望拥有平等的话语权,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却是对我们几千年文化的一种挑战。

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衔接这种文化,让孩子平稳地过渡,而不受到前代人的压制,但很多人不是在衔接就是在压制,这是当前社会所遇到的问题。

我们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是:“你是一滴水,你是一粒沙”,而现在的孩子是“我是雁,飞过留声,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来过?”他必须要展现自己的个性。

然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在对很多事情都有统一标准的规定下却抹杀了孩子独特的个性。也许学校采用“严禁有度,放松有驰”的教学,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敢于展现个性的平台,更有利于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

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会受到老师、家长的压制,而你越压制,他就越抗争。

抗争的途径和方法还不一样,有的孩子是打人,有的孩子是“硬抗”,有的孩子是自我攻击。

所以,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是很有必要的,作为家长要学会充分满足孩子个性展现的心理需求。

十四岁孩子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孩子逆反心理强,独立性增强。情绪两极化,心理向成熟过渡,行为易冲动。家长引导孩子顺利度过逆反期,做孩子的朋友,要理解、接纳孩子。从单纯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转变到指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的清醒,在儿童时期,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成人意见。青春期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他们对自己产生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显得十分自恋。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因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

独立性增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家长手足无措,感情的多变是与感情的深化共同发生。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和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

孩子们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时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脱离同龄人的影响,总是将彼此之间的交往与认可看的极为重要。

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经常固执地与父母顶撞。

14岁的儿童正是青春期,这时候父母要正确引导,否则会造成逆反心理。

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再埋怨孩子,其实,叛逆期只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短暂的一个时期,它很快就会过去,所以家长们能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孩子,帮助孩子们把这个时期尽快度过去,未来你的孩子才会更爱你,更尊敬你。

这个时候正好是青春期叛逆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是大人,幻想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不喜欢大人的唠唠叨叨,而且是你说东他们说西,完全不在一条道上,甚至于根本不理睬你。

这个时候作为父母,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好好引导,他或者是她不和你交流,你可以通过写信来交流,将信放在其容易发现的地方,一定要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循循善诱,给他们讲明道理,让他们自己去领悟,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可能有的人会持续时间稍微长一点,不过也没有关系,慢慢来吧!

10岁男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0岁男孩正处于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进入青春期前的身体和心理变化,因此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沟通方式需要特别注意。

10岁孩子的心理特点包括认知和辨别能力提高,秩序感下降,拖延现象加剧,情绪丰富但表达能力下降,成就感重要,行动力显著增强。

10岁男孩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新事物,因此在与他们沟通时,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他们探索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10岁男孩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身份,开始建立自我认同感和自尊心。在与他们沟通时,可以通过肯定他们的成就和优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10岁男孩自己是特别希望能够独立,但是实际上可能很多方面还比较的幼稚,所以要理解孩子的这种发育阶段。对于叛逆的孩子也要学会尊重他,不能说家长抱着我是家长什么都得听我的这种态度,这样完全剥夺孩子自由空间,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去走自己的路。

10岁孩子的社交能力逐渐提升,他们开始更加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也更加注重与同龄人的关系。他们可能会更加喜欢与同龄人一起玩耍、学习和分享,同时也更加注重自己在社交中的地位和角色。

10岁孩子的自我控制力逐渐提升,他们开始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他们可能会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也更加注重自己的学习和表现。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力和责任感。

如果十岁孩子在青春期前期,受到家庭的不良引导,或者受到周围同龄孩子的影响,可能会使得十岁孩子出现叛逆的心理。此时孩子的心理属于两极分化的阶段,有时可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叛逆行为,如不愿听家长的要求和建议,建议家长要进行积极的沟通,并且给予正确的教育。

自我意识增强表面看是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看人做事,但是从心理活动的动机来看,往往是察言观色或随风而动。

就如在课堂上凡是爱经常违反纪律的同学,其同桌或周围的同学极易被影响和带动,这种架秧子起哄现象,不仅让个别带头起哄的儿童自我感觉很良好,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获得心理上的优势,可以随意破坏规则或违反纪律。

而老师又拿他们没有办法。他们一旦自我意识发展方向有偏差,很快就会成为问题学生或问题儿童。

小学五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上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尤其是孩子到了五年级以后,这一时期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对于父母的管教也不再一味的服从。所以,家长首先要了解小学五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然后去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小学五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

1、认知方面

9岁孩子的思维逐渐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他们开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能够理解不同的概念和抽象的事物。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启发性教育,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

2、开始意识到“自己”

小学五年级孩子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分析问题时开始确立“自己”的位置。在反复比较、衡量的过程中开始认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的关系,并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等同于他人。这个“自己”常常站在主观愿望的对立面。在处理事物时,能够说服自己,调整自己的立场和看法。

3、竞争意识增强

五年级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不愿意落后,如果四年级的孩子为了应付老师而做作业,那么五年级的孩子就是为了不辜负同学而积极学习。动机不同,比较对象成为成绩比自己好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很容易在竞争中伤害和谐,太累。父母应注意调整孩子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增加体育锻炼。

4、个性的发展

在自我意识方面,幼儿期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地受情境因素的支配,变化较大。因此,还不能形成真正稳定的个性。进入小学后,特别是通过低年级阶段的学习适应性锻炼,他们逐步把握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形成集体意识,学生的自我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在这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

小学五年级孩子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1、家长要鼓励和支持孩子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先易后难,坚持到底,彻底完成。如果不做针对性的训练,孩子就会出现虎头蛇尾的做事习惯。要把将来成为什么人,应该怎么做,不准做什么的概念和想法隐含在行为中,让孩子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自己的事情。

2、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

五年级是孩子情绪、情感的突变期,也是培养孩子控制自己情绪能力的关键期。这时候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对是非、爱好有了明显的分辨能力,然而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和方式有限,或者说不会与父母沟通,而这恰恰是促使他们情绪恶化的原因。要想培养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父母最先应该让孩子明白这一点:有了负面情绪,没有关系,说出来,看父母有没有办法。

3、把日常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

让孩子制定家庭旅行计划也许会使他爱上地理;让孩子学会剪报也许会使他留意政治、新闻;领孩子去参观博物馆;全家人至少每天有一段在一起学习的时间;留意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平时散步、购物、访友时拐进书店,浏览群书等等。说白了就是活学活用,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投入产出比。

18岁孩子的心理特点

当孩子慢慢长到18岁以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也会随着青春期的变化而变化。这一时期的孩子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也不喜欢家长再管着自己。因此,家长在教育18岁孩子的时候,首先要清楚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18岁孩子的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在青春期会出现质的变化。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如果说,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成人意见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了。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常常显得很自恋,但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最后还总因为自己的不够完美而沮丧。

2、独立性增强,注重与同龄人的交流。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常常会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也渴望独立,希望摆脱大人的约束。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也会开始注重与同龄人的交流,但在这一时期的交流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3、经常以自我为中心。这个时候的孩子会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的,会希望其他人都关心自己,同时觉得自己是特殊的存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会更加认同朋友,反而家人会成为主要的矛盾,孩子会对家里存在叛逆的心理。

18岁孩子的教育方法

1、多和孩子聊天,减少代沟

很多时候父母和孩子争吵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孩子不是小猫小狗,只要喂养得当就可以了。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会通过学习,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如果你想你的孩子不叛逆,那么你一定要多和孩子聊天,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2、要尊重孩子,和孩子说话时看着彼此的眼睛

其实在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中,并没有存在所谓绝对的谁对谁错。因为父母关心孩子的成长,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却并不希望受到太多的束缚,这些情况都是情理之中的。在此时就是需要和父母找到彼此之间的一个平衡点,才能在父母的帮助下,安稳度过叛逆期。

3、增强信任,维系亲子关系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希望父母给予自己更多自由空间,希望父母能够信任自己,允许自己做想做的事情。家长需要意识到18岁孩子已经成年,如果我们一面希望孩子听话懂事,一面又舍不得放手,对孩子这不信任那不信任,或者对所有事情大包大揽,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自由,不被信任,他们也无法真正成长。

4、引导孩子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家长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要注重引导孩子有准确的自我认知,掌握交往技能,能够做到尊重他人、感恩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家长要以身作则,孩子不仅效仿,还能够评判,家长以身示范,教育引导孩子自然有说服力。

如果发现孩子人际关系中有问题时,要及时沟通交流,找到问题所在,帮助孩子,培养孩子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忌用家长的权威和经验来压制孩子。

10岁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0岁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家长要格外注意孩子的变化,如果发现孩子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或者是出现了叛逆的情绪,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引导。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一看10岁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0岁孩子的心理特点

1、开始从被动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

10岁孩子处在儿童的后期阶段,孩子开始从被动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心理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虽然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是极其有限的,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

如果经过正确的引导,孩子可以安然度过这个不安的时期,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2、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叛逆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3、自我意识增强,胆子更大。

自我意识增强表面看是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看人做事,但是从心理活动的动机来看,往往是察言观色或随风而动。

就如在课堂上凡是爱经常违反纪律的同学,其同桌或周围的同学极易被影响和带动。这种起哄现象,不仅让个别带头起哄的儿童自我感觉很良好,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获得心理上的优势,可以随意破坏规则或违反纪律,而老师又拿他们没有办法。

4、情绪波动较大

十岁女孩儿的情绪波动变化较以前会有明显的加剧,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孩子有心事了,但又不愿意说出来。如果家长仍然按以往的管教观念和方法进行,很容易让孩子感觉没有说知心话的人。所以,家长必须要做好心理准备,学习十岁女孩子的心理特点,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合理加以满足和教育引导。

10岁孩子的教育方法

1、耐心说明事理

有些家长习惯于向孩子发布“禁令”,这种简单的教育方式通常不太奏效,反而会诱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故意违一次禁试试。比如:有的家长规定孩子玩游戏机不得超过一小时。这一规定本身并无不当之处,但若家长只是一禁了事,并不向孩子解释具体的理由,那么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孩子会故意连续玩上两三个小时不罢手。

2、学会换位思考

每个家长也是从孩子阶段经历过来的,但是由于时代不同,所以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叛逆期可能也存在差异,没有现在的孩子表现的那么明显。因此,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一下问题,在理解孩子之后,孩子也会理解父母的用意,在这样的基础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更加容易,孩子也就愿意接受和改正。

3、以身作则

10岁孩子模仿能力很强,良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先做好榜样。在平时家长要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不要强行让孩子去做不喜欢的事情,需要做的事情自己要先以身作则。比如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自己也要看书学习,而不是看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