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发孩子的兴趣,当孩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感兴趣时,他们就会变得惰性.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浓厚的兴趣,就没有动力,所以很容易看到,在这一点上,父母应该从各个方面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事情尽可能丰富和有趣.一旦孩子们感兴趣,事情就会更容易完成,每个孩子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不会偷懒的.。
2、为孩子设定一个短期目标,有时,孩子们会因为懒惰而停滞不前甚至退缩.当父母面对这个问题时,他们会问孩子一些短期困难,以达到一定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鼓励孩子们继续努力工作,孩子们不断地学习,当他们能一个一个地完成他们的目标时,他们可以逐渐克服懒惰的习惯。
3、家长应该有榜样的作用,孩子们有自己的小伙伴.它们相互模仿,相互比较,相互促进.所以对于一些懒惰的孩子,我们可以比较小的和勤奋的小伙伴周围,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差距.这样可以鼓励孩子主动改正,家长首先要做到影响孩子的作用。
4、让孩子做事能够获得成就感,如何让孩子变得勤快,家长可以参考游戏的内涵,就是让孩子做事获得成就感,具体来说,家长可以采取多种奖励的方式,比如说跟孩子说明,他做某一件事,能够得到什么。奖励的物品家长如果不知道怎么选择的话,可以用额度的方式。比如说主动清理一次卫生,能够获得10元额度(具体额度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知道积攒的额度够了,就可以买。
很多家长说自己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毕竟父母们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父母的,而且教育孩子并不仅仅是一项技能或是工作,而是一种责任和义务,需要长期投入和坚持。
不会教育孩子的父母怎么办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第一次当父母的时候,即使不是第一次当父母,但是由于孩子的性格不一样,也会导致教育方式的不同。所以,在教育孩子和育儿路上,我们当父母的也要不断学习和与时俱进。以下有几点建议给到大家:
1、看一些育儿书和育儿节目。不管是育儿书还是育儿节目,我们能可以借鉴一些方式方法,但不能照本宣科。毕竟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是不一样的,且生活环境也不同,所以不能够照本宣科。
2、请教一些长辈或者是其他的家长。俗话经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所以说一些“老人”的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但是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所以我们在借鉴老人的经验的同时,也要科学育儿。
3、多和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知道孩子是什么样的性格,或者他的思维是什么样的?那么,因材施教就会好很多。
总之,如何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有没有谁能保证一定能教育好孩子,而且人无完人,也没必要太苛责。只能说,育儿我们一直在路上,只求孩子健康快乐上进就好。
父母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
1、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孩子的好习惯不是天生具备的,需要通过父母的引导和示范去培养。可以以身作则,通过亲自表现出正确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生活习惯来引导孩子。
2、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作为父母,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了解孩子的需求和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达到帮助孩子成长和发展的目的。
3、学会与孩子进行沟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学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让孩子感受到被认同和被尊重的感觉。
4、给予积极的反馈:当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时,父母应该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这将增强孩子的自信和积极性。
5、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需要学会承担责任。父母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务活动,如洗碗、扫地等,让他们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
6、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做出正确的行为和选择,让孩子从中学到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教育孩子时要注意什么
1、不要在早晨的时候教育孩子,早上的心情会影响一个人一天的生活,心情好自然一天都会开开心心,学习生活也都会充满动力。
2、不要在吃饭的时候教育,很多父母工作忙没时间与孩子沟通,于是便会在吃饭的空档选择教育孩子,这样孩子饭吃不好,心情又怎么会好,另外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也不利。
3、不要在睡觉前选择教育孩子,这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如果孩子觉睡不好,会导致他第二天没有精神。
4、在情绪不稳定时,不要教育孩子,这时头脑是不清醒的,这个时间段选择教育孩子,无异于会变成激烈争吵的导火索。
孩子小,好多事情需要父母帮忙,但是该让孩子自己学着做的一定要放手让孩子做,告诉孩子很多事都是父母暂时帮忙,等孩子学会了要自己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不仅是在告诉孩子这不是父母应该做的事,还是在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
就是因为这种事无巨细的付出,才会让孩子觉得一切事情都该父母做,享受惯了之后就没有这是自己的事情的意识。又因为父母从来不求回报,不对孩子提要求,孩子才会心安理得享受着,根本不考虑这是需要感谢父母的。
把孩子培养得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仅在与人相处中不会讨人喜欢,人家还会觉得这孩子家教不好。长期以来的宠爱,把孩子也养成了只会享受索取,没有一点自理能力的自私巨婴,越是为了孩子着想,父母越是要学会改正自己的这些错误行为。
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时, 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情:第一种心理:孩子是我自己做决定生的,我会为我的决定负责,我愿意为他付出,给他爱!这因为是我自己的决定,所以我的付出属于我自己的行为,孩子是否回报那是孩子的决定,我的付出不会成为还是是否付出回报的必然。另一种就是,我生你很不容易,养你更不容易,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你还不听话,还不服从我,不懂得感恩我的付出。
第一种输出的是爱和付出的信息,因此孩子感受和学到的是爱和付出,容易内化成他的内心模式,自然也会对父母流露出爱和付出,这就是情感的流动。那么后一种信息输出的是:付出是辛苦的,渴望得到认可和回报。于是孩子也学到了付出是辛苦的事情,同时也没有得到真正的爱的满足,自然也回馈不出付出和爱,那么看起来就是不懂得感恩,彼此之间都是不满和匮乏,相互争夺爱的需要,自然情感就没办法流动起来!
父母们,把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交给孩子自己去做吧,不要大包大揽,把所有孩子可以做的事情都帮孩子做好了,鼓励孩子用他们的劳动去获得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告诉我们的孩子这世界没有什么事情是“理所当然”的,要懂得对所有为他付出,帮助过他的人说谢谢。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学会感恩,学会尊重我们的孩子,心平气和,与孩子好好说话,用真诚,尊重换孩子的尊重和感恩。
16岁的孩子已经可以独立做事了,也可以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但是在生活中,却有一些孩子太过于懒惰,就连自己的事情也懒得做。孩子之所以到了16岁还懒惰,多跟父母的包办有关,因此父母要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16岁孩子太懒惰怎么办
1、对包办教育说“不”。16岁孩子太懒惰、做事拖拉的习惯往往是包办教育所致,对父母依赖性大,认为自己不动手,拖一拖,父母叫会为自己做好的。家长尝试让孩子做家务,让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洗自己的衣服等力所能及的事。
2、多鼓励,少批评。孩子是需要成长的,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接触什么事情就立马会,都需要一个成长、学习、锻炼的机会。作为父母,如果孩子做不好,一定要多鼓励,少斥责,很多时候一句“加油,爸妈相信你可以”远比“你可真笨,做啥啥不行”更有效。
3、从做家务开始。家务是锻炼孩子特别好的方式,别看它琐碎,却能实实在在地锻炼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如动手实践的能力、独立性、责任感,最重要的是,它能帮助孩子未来更好更独立地生活。
比如,房间乱了,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整理;孩子想扫地,不要担心他做不来;孩子端个碗,不要怕被摔碎;洗袜子也别怕他弄得一地是水,做得不好没关系,这是养成习惯的开始。千万别因为一开始难,就替孩子把事情都做了。
4、彻底改变以往溺爱包办的教育管理方式。16岁的孩子都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按照这个年龄基本上都是初高中学生了,好多事理和道理他们都懂。作为家长,必须要义正言辞明确的告诉他,家庭成员每一个人都应该担负起自己该担的责任,尽到自己该尽的义务。
父母工作,挣钱,养家,持家,扶老携幼,这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子女就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对家庭应该尽到自己该尽的责任和义务。
16岁孩子的教育方法
1、包容和爱心
16岁孩子也需要父母的包容和爱心。作为父母,发现孩子叛逆,要学着去理解和包容他,而不是总跟他对着干,甚至是指责和打骂他,这会让他更加的叛逆。不要以不耐烦、甚至是命令的口气,孩子也许会听你于一时,但很快就会转化为内心的抵触,在心中垒起一堵墙。
2、不做道德判断
对于孩子的逆反行为,家长不要上来就给孩子打上不听话、不懂事、情绪化、意志力薄弱的标签,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青春期逆反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现象。这时,在和孩子的交流中,要注意减少对孩子的道德判断,不要孩子犯了错或有了一些不合适的举动就“上纲上线”
3、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很多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不正确,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加重。要学会与孩子有效的沟通,有效沟通就是双方能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后达到思想上的统一。如果用争吵的方式来沟通,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所以,在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要讲究一定的策略,既不能妥协,也不能高高在上,要与孩子平等的对话。
有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在进入初中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变得非常懒散,这类孩子往往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所以就变得没有积极性了。因此,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必要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承担一定的后果。
初中生的孩子太懒散了怎么办
1、增强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懒散,可能是因为依赖性过强,比如在家里依赖家长,在学校依赖老师,甚至学业方面,可能还依赖同学,自身缺乏独立性。家长需要培养孩子养成独立的能力,要让孩子有自己的思考,对于未来也要有自己的期许,而面对目前的生活或者学习,孩子也得扛起责任。
2、兴趣是勤奋的动力
一个人对某项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有个孩子原来对课本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爱听课,喜欢做小动作,随便讲话,在家里也是什么事都推给爸爸妈妈做,自己不动手。
但他却爱饲养小动物,于是爸爸便有意给他买一只小狗,每天让他给小狗打理生活。由于他的兴趣得到合理引导,使得他不仅在学校其他课外活动中主动积极,而且在家中也逐渐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
3、提高孩子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尝到甜头,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家长可以先让初中生做自己擅长的功课,再做较差的功课,先做简单的,再做难的功课,先易后难,先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就算真的不会也不要抱怨孩子,多鼓励孩子,耐心的跟他讲。
4、为孩子确定一个且容易达到的目标
孩子会因为懒散造成学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因为孩子该背的书没背,该记的单词没记,该听写的英语单词没听写,成绩就会下滑。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一些难度小,但短时间又能达到的要求,让孩子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促使孩子继续努力。
5、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后果
孩子总是在家长的催促下,自然而然的完成这些事,并不知道这个事情未完成的后果,所以,家长可以让初中生承担懒散带来的后果。当孩子失去了家长的保护伞,承担下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时,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的懒散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
初中生孩子懒散的原因
1、家长自身就比较懒散
懒于整理打扫房屋,懒于整理打扮自己,行为习惯邋邋遢遢,穿着打扮随随便便,家里常常都是乱糟糟的。晚上赖沙发,看电视,玩手机,早上赖床睡懒觉,头不梳,地不扫,甚至连饭也不做,经常叫外卖,这样的家庭怎么可能培养出了一个勤快的孩子。
2、兴趣不够
初中生之所以懒散,不愿意学习,无非是没有找到学习的乐趣,觉得上课很枯燥无聊,坚持一会可能没有什么,但久而久之,内心便是出现厌烦的情绪。
相对于玩乐来说,兴趣要低不少的等级,于是学生的注意力,也只能够集中在玩乐之中,基本上不在乎学习成绩的高低,也不在乎老师家长的批评指责,一昧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对于父母教育孩子不一致的问题,家长要从自身去分析和总结了。因为这些问题,虽然说是我们家长在做的,但是如果没有做好,就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观念。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下父母教育孩子不一致怎么办?
父母教育孩子不一致怎么办
1、给予支持
订一条规矩,如果父母一方在教训孩子,另一位家长即使意见不一样也必须给予支持。因为如果家长不这样做,孩子会觉得父母都不是个统一的团队,因而影响家长的权威,孩子就会发现他可以避开你所有的奖惩规定,从而为教育造成困难。
2、父母在孩子面前要互相尊重,维护双方的威信
没有威信的家长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为了使孩子更好地接受家长的教育,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更要互相尊重、爱护、维护彼此的威信。比如:孩子在背后议论母亲了,父亲听了,决不能默然处之,而应批评孩了,有意见应该直接跟母亲提出来,不该在背后议论。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应该共同学习,统一认识,通力合作,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有所分工,有所侧重,但切忌扮不同的“脸谱”。即使发现对方教育子女有不当之处,也不要唱反调,不要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而是事后再协调,否则会降低教育效果,不利于孩子成长。
3、采取协商的方式
即使父母教育观念不一致,对孩子也要采取协商的方式。这件事妈妈认为是这样的,爸爸认为是那样的,你自己可以做出判断,愿意怎么做。这样的话,即使爸爸妈妈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是表达方式是商量式的,对孩子很平等很尊重,这样就会提高孩子的辨别能力,促使他们进行选择。
4、学会闭嘴
父母一方教育孩子时,另一方如果有不同意见,也不要当着孩子面反驳,而是学会闭嘴,等对方说完。然后,在事后在深度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既可以保住父母双方的脸面,也给了彼此思考的空间,同时还会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情绪榜样。
父母教育孩子不一致的后果
1、不利于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当孩子出现一定的行为后,如果父母一致肯定或否定,他就会知道自己正确与否,并学会在新的环境中继续或停止、改正这种行为,从而发展自我控制能力。但如果父母意见不一致,孩子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就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样做,更谈不上有意识地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由此可见,教育父母教育观念不一致的后果。
2、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教养观念不一致时,双方容易发生争执,甚至争吵,使家庭气氛变得紧张,胆小、内向的孩子会因此感到惶恐不安,而敏感的孩子则会产生一种心理阴影。在以后的日子里,为了不使父母发生争吵,孩子常常会谨小慎微,即使在家庭中、父母面前也不能表现出孩子的天性,生怕因为自己的不小心又使父母发生争执,因此孩子在如此的自我压力下,成长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方面。
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有一定的自律性的话,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条件,不自律的孩子往往没有压力,没有紧迫感,随着时间的发展,就会越来越懒散。因此,自律性对于孩子以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太懒散不自律该怎么办
1、让孩子自己制定计划
有的时候父母过于的照顾孩子,往往会让孩子失去锻炼自己的机会。所以说与其每天早上催促孩子起床,不如让孩子自己去定闹钟决定时间。而对于七岁之前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拖延状况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自律,仅仅是因为他们处于的发展阶段还不能够推动他们准确的认知时间。
2、成为孩子的榜样
孩子的本性就是模仿,在一个家庭之中,家长就是孩子最好的模仿对象,孩子就像是父母的影子,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对于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严格要求。
在家里的时候一定不要懒散,把东西放在它应该放的位置上。如果地上脏了,一定要第一时间及时的去清理,并且要经常大扫除,让房间看起来整洁。再有就是要养成看书的好习惯,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让孩子成为一个热爱学习,热爱干净的人。
3、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最初一段时间都是最困难的,不能完全靠孩子的自律,还必须配合父母的帮忙,要循序渐进,家长乐意稍微降低一下对孩子的要求。当孩子完成一个大的目标时,父母可以先把它拆分成小的计划,一项项完成。相信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非常有信心的说:“我能完成!我能能追得上!”
4、让孩子坚持做好一件事
自律的人都有一个好习惯,至少一个好习惯,并且是坚持了很长时间的。坚持做好一件事,无论这个事是哪方面的,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等,但有个前提,这个事必须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在这里建议可以做一些体育运动,一定要养成孩子运动的爱好和习惯。
5、让孩子明确自己的目的
做任何事情都有目的,漫无目地做的事情是不会形成良好的效果的。如果孩子做事,只是在家长的催促下才能够完成,他就一定会应付了事,不仅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耽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与其让孩子白白的浪费光阴,不如在孩子做每件事情之前,都认真的和他规划好,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在孩子的认知内,他一定会存在着狭隘的一面,此时,家长就应该耐心地帮助孩子解读做事的目的,最好是找到一些参照物,让它更形象地记住自己的目的。
孩子太懒散不自律的原因
1、孩子很善于模仿,而且很常模仿家长的行为,而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懒惰则是孩子懒惰的原因之一。有些成年人经常在家里请别人为他们做他们能做的事。有些成年人抱怨辛苦工作或体力劳动,孩子看到后就会加以模仿,这也会导致懒惰的心理和习惯。
2、在很多孩子眼里,其实他们并不是完全不喜欢学习,但是由于现在学习是义务教育,所以在学校有老师管教,回家又有家长的管教,在这样的管教下,即便是孩子有学习的兴趣,也被这样的环境和氛围给消磨了。越是这样,孩子只会把学习当作任务来完成。
想要改掉懒惰的坏毛病,时间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勤劳的人,时时刻刻都在规划好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所以,我们有必要为孩子制定一个时间表。例如,吃饭时间只有30分钟,时间一到就必须进入下一个环节,不管是否吃好了。事后要让孩子反思:为什么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事情,并写好总结。这样教育方法能使孩子们产生危机感,同时也让他们的自律性逐渐形成。
强迫孩子做固定时长的作业,刚开始可能不适应,但时间久了以后,他会习惯的,也会获得完成作业给他带来的成就感。这个过程中不要呵斥和惩罚孩子,作业完成以后可以让孩子干一两个小时的体力活。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妨实行一些奖惩制度。但是我们千万不要惩罚的太狠,要让孩子明白懒惰是一种错误就可以了。譬如我们规定孩子在半个小时之内必须要完成一道试卷,如果孩子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话,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奖励,譬如孩子想吃的东西,孩子想玩的东西。如果说孩子并没有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这一切的话,那我们就给予他们一些小小的惩罚。
可以没收他们的手机,没收他们的零食,再或者是限制他们的自由。我们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心慈手软,因为往往这个时候是最关键的阶段,如果不能够用最强硬的姿态去面对这些孩子的话,孩子的毛病是无法改正的。
鼓励孩子多做事情,慢慢培养孩子在学习中生活中改变贪吃懒作的行为。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当他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得到相应的表扬就会觉得受别人表扬是一种幸福的事情,当孩子愿意为他人服务为他人做事情就会主动克服懒惰的心理,当他一心为他人解决困难时他就会以积极的心态全然主动的投入到各种活动中,这样他的积极心态就会战胜好事懒惰的心理。
亲力亲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愿意多为他人付出,以吃苦耐劳为光荣,把愿意为他人服务多劳动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爱好一种荣誉,这样慢慢改变孩子的好吃懒做的行为。
孩子太懒怎么办,首先且最重要的是明确懒惰出现的原因,如果是生活懒散、拖延症等引起,需要父母引导孩子学会面对事实和困难,帮助孩子免受各种诱惑的干扰,安排好作息时间,必要时给与心理治疗。
1.减少过分溺爱,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现在的孩子都这么懒,主要原因就是父母过分溺爱,孩子的事情都是父母抢先一步去做,导致时间久了,孩子缺失了独立自主的行为能力,一遇到事情,就想着“反正有我爸妈,这些事交给他们做就行了”。家长要从孩子早上一起床,就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完成,不要指望爸妈了,我们是不会帮你干的,而且我相信你可以做好”让孩子每天树立这种意识,每天自己坚持去做,培养这种习惯。
2.给孩子一个目标,让孩子忙起来
研究证明忙着的人比懒着的人更快乐,但是没有目标的瞎忙所带来的罪恶感,会扼杀了这种快乐。所以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忙起来首先要给孩子一个有建设性的目标。孩子虽然性格懒散,但是只要有一个理由,他们还是愿意忙起来的。
3.多鼓励多表扬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认可,因为父母能够给他们最多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孩子的自律性培养上,家长一定要多鼓励孩子积极大胆地去尝试。有时候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孩子变得懒散,但是任何时候只要发觉自己的行为错误,及时改正都为时不晚。而对于孩子一些好的表现,家长也应该给予更多的赞扬,让孩子继续保持前进的动力。
4.减少在孩子面前发怒
有些家长经常会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吼叫,殊不知孩子的心智还不成熟,会容易被父母带动情绪,并学父母。时间久了,孩子遇到事情,不会平静去解决,而是脾气暴躁,容易动不动就发脾气,比如家长让孩子去做些事情,孩子可能就会不耐烦的说“等会”这类的话。所以父母要减少在孩子面前吵架,发脾气。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30198号-4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