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望梅止渴主人公是谁

望梅止渴主人公是谁

2024-02-26 14:58 324浏览

望梅止渴主人公是曹操。在漫长的征战之路上,曹操不断地鼓励士兵的士气,"望梅止渴"的典故便出自于曹操之手。

望梅止渴的出处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

望梅止渴的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当时已经到了中午,烈日当空,天气十分炎热。将士们携带着沉重的武器,全身都被汗水浸湿,又热又渴,非常难受,给行军带来了严重影响。

曹操见将士们一个个舔着干燥的嘴唇,勉强行走,心里非常焦急。下令队伍原地休息,派人分头到各处去找水。曹操心想,情况很严重,如果在这里久留,会有更多的人无法坚持下去。曹操略微思索了一下,猛地用马鞭指着前边的山坡,大声对手下的将士说:“这个地方我熟悉,翻过前边的山坡,就会有一大片茂盛的杨梅林,到了那里,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尽情的将杨梅享用个够。”

将士们一听说梅子及梅子的酸汁,就自然而然地想像起酸味,从而流出口水,顿时不觉得那么渴了。曹操立即指挥队伍行进,经过一段时间,终于带领队伍成功找到了水源,大家痛痛快快的喝了水,精神焕发的继续行军。

望梅止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望梅止渴”是一个比喻,意思是在没有水喝的情况下,看到梅子,虽然并不能解渴,但可以让口渴的感觉得到缓解。

望梅止渴寓意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这个比喻告诉我们,有时候遇到困难或者缺乏资源时,需要勇于寻找替代物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问题,可以减轻一些痛苦或者困惑。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预见和储备资源,以免到需要时缺乏必要的条件。

曹操人物简介

曹操(公元155年-220年,65岁),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及诗人。一名吉利,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家中长子,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汉相国曹参的后人。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因家庭的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曾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官。

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