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的厌:满足。学而不厌:谓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语本孔子·《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而不厌的厌是什么意思
“学而不厌”【xué ér bù yàn】:而:连接词,这里的用法是将动词“学”连接到情状词“不厌”上,表示顺接;厌:满足。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形容虚心好学,力求上进。
“学而不厌”的出处:《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释义:
“默而识之” 识:读音zhì,释义:记住,例:博闻强识
“学而不厌” 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学而不厌”表达了什么道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孔子提出的教育理念,意思是要不断学习,不厌倦地传授知识给他人。
而“学而不厌中厌”则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或者不感兴趣,导致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这时候,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方法,找到激励自己的方式,对学习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同时,也需要从身边的人和事物中汲取灵感,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学而不厌”的造句
1.学业永无止境,我们要发扬学而不厌的精神,不断汲取新知识。
2.这位教授学而不厌,不断研究,终于取得了学术上的突破。
3.老师教育我们只有学而不厌,才能攀登科学文化知识的高峰。
4.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5.工作的态度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你言之有理,对任何事情要有学而不厌的精神。
7.知识没有止境,我们要有学而不厌的劲头。
8.学而不厌是我人生的乐趣,诲人不倦是我事业的追求。
孔子的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名人。他的名字叫做孔丘,字仲尼,后人尊称他为孔子。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古代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孔子曾整理过古代的文献书籍,相传《诗经》《尚书》《易》《礼》《春秋》等书都经孔子整理过。孔子对于总结我国古代文化遗产,有着巨大贡献。孔子主张做学问的态度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就是不臆测,不武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
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做了几十年的教育工作。对学生,他主张因材施教。他教过三千名学生,据说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有七十二人。他的学生有贵族也有平民,各国人都有。
在哲学思想上,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他曾说过“仁者爱人”的话。他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认为损害别人的利益,就是不仁。他希望志士仁人要不惜牺牲性命来达到仁,不要苟且偷生来损害仁。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30198号-4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