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诗指的是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
七步成诗曹植是个什么样的人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丕继位后,因嫉妒才华横溢的弟弟曹植,先后贬低他,以至他到最后含恨而死。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在建安时期就有人盛传曹植胜过建安七子。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天资聪颖的曹植“年十岁余,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他便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自然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
曹操看后,赞赏不止。当时曹植只有19岁。自此,一向重视人才的曹操产生了要打破“立长不立幼”的老规矩的念头,要将其王位交给这个文武全才的儿子曹植。因此曹操对曹植特别宠爱,并多次向身边的人表示“吾欲立为嗣”。谁曾料到,曹操的这一想法,非但没有给曹植带来什么福分,相反给他后来制造了不尽的痛苦,使他无形之中卷入争夺太子的漩涡之中。
很多人把曹植和曹丕争夺太子之位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曹植性格的作风,狂放不羁,任性而为,导致曹操对曹植失去了忍耐,最终抛弃曹植选择曹丕,其实曹丕的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能说在争夺世子之位的重要时期,曹植的性格误了他的事。
从曹植早期的作品中不难看出,曹植确实是个任性,爱喝酒的文人,《三国志》中对曹植的评价是“任性而为,不自雕砺”,但是都忽略了对曹植内心深处性格,曹植早年跟随曹操出征,深刻感受到世间百姓的疾苦,在其作品中,曹植表达了很多对百姓的同情,生在王侯之家的他做到这样,表明他是个很善良的人。
从其早期一些赠答诗歌,如《赠丁仪》、《赠徐干》等,可以看出曹植极其赋有同情心,注重感情。不仅如此,曹植有很多的作品是写亲情的,有为自己早天的女儿做的《行女哀辞》还有为一直迫害他的兄长曹丕早天的儿子做的《仲雍哀辞》可见曹植是个内心很柔软的人。
曹丕死后,曹植还为曹丕做了一篇《文帝谋》来纪念曹丕,即使曹丕生前那样对自己,曹植依然表现得很悲伤,曹植是个极其注重家庭、亲人感情的人,心中有爱,注重感情,重兄弟之情。
所以曹植的性格并不是可以笼统概括的,在不同的时期曹植的性格是有所不同的,这完全可以从其诗歌作品中得到答案,但是曹植本性中的友爱和注重感情是诗中贯穿曹植的一生的。
七步成诗故事背景
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其称帝后,曹丕仍对曹植耿耿于怀。
曹丕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30198号-4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