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不是出自《战国策》,而是出自《韩非子·五蠹》。《韩非子·五蠹》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五蠹》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说理文进一步发展的作品,可以反映出韩非文章的一般特点。作者举出了大量的事实,于对比中指出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论据充分,词锋锐利,推理事实切中肯綮。
守株待兔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守株待兔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守株待兔启发
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韩非子在委婉地提醒和劝说国王根据国情和民情制定治国方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与时俱进,才能发展壮大,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求改变,不求进步。如果像宋人那样,不仅被国人嘲笑,恐怕他们也会难逃一死。现在“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想不劳而获,或者固守狭隘的经验,不懂得变通。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守株待兔的策略。如果兔子每天都会撞到树上,这就是大概率事件,守株就是有效策略;在故事中,兔子是偶然死的,这是一个低概率事件,守株显然是一个无效的策略,所以对于高概率、不可避免的事件,我们采用老方法,老套路是有效策略,可以观望。
但不能等待一个偶然的低概率事件,我们应该研究兔子的习性,用它们喜欢的方式和事物吸引它们撞上树桩。从偶然的、低概率的事件中发现共性和规律性,是我们在新时代守株待兔的捷径。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30198号-4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