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战国七雄各自擅长什么

战国七雄各自擅长什么

2023-12-29 15:37 723浏览

战国七雄指的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魏国、赵国、韩国,这七个政权是当时中原地区最强盛的存在,除了这七个外,还有越过、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

这些政权在军事、经济、政治上不如战国七雄,但也是一个相对强盛的政权,那最弱小的自然是郑国、卫国等其他政权,这些政权的影响力、军事力量、政治、经济都是最弱小的,更多的意义是国与国之间的缓冲区,算是夹缝求生的存在。

战国七雄各自擅长什么

秦国:秦之陷阵,陷阵之士,数量惊人且训练时间较短,加上秦国连年发动战争,大战之后剩下的多为百战死士,战斗力非它国能比。

赵国:赵之骑,胡服骑兵,能抵挡匈奴数年足可见其战斗力之强。

魏国:魏之武卒,单兵战斗力强,耐久力以及速度较它国步兵要高,适合长途奔袭作战(胖揍秦国数十年)。

齐国:齐之技击,精兵政策的产物,战斗力极强,但是数量有限。

韩国:韩之山地兵,山地作战的王者,夹在两强之间还能生存数年,足见其实力之坚,韩国制弩技术也属战国最先进之列。

燕国:燕之骑,同样处于长期与北方游牧民族抗争的状态中,战斗力应有一定保证。

楚国:楚之水军,战国较早建立水军的国家,实力强劲自不必说,铁甲战车,制作精良。

战国七雄的形成

1、战国初期

春秋末年,经列国兼并,剩下的大国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晋,东方的齐、燕,南方的楚、吴、越。战国早期,秦国、燕国实力较弱,比较强大的是晋、齐、楚、越四国。

齐国自公元前481年田氏子杀齐简公,专齐政,形成“田氏代齐”的局面,公元前473年吴被越所灭,晋国经过六卿之间的兼并,公元前453年,形成赵、魏、韩“三家分晋”的局面,号称“三晋”。

三晋在战国初期最强大,常常联合兵力进攻其他国家,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策命三晋为诸侯,楚国在春秋末年被吴国入侵,国力受创,至战国初年开始恢复,在南方称霸。

2、战国中期

至战国中期,逐渐形成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争雄的格局。最初,魏国在各大国中实力最强,但在后来居上的齐、秦夹击下逐渐衰落下去,楚国任用吴起变法,国势颇振,称雄江南,更于前306年乘越国内乱的时候灭掉越国,攻占了长江下游,并设江东为郡,成为六国中疆域最广。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称为王,随后韩、赵、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后称王。各大国纷纷拉拢别国,出现合纵连横的高潮,合纵连横的实质是秦与齐、楚这两大东西对峙集团的斗争。

秦在这一期间基本上居上风,先后制服韩、魏,重创楚国,攻灭巴蜀,齐因未与秦直接交锋,仍保持东方霸主地位,赵亦实力较强,赵武灵王曾实行“胡服骑射”,图灭中山和攻略胡地。

3、战国晚期

战国晚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更加激烈,由于秦国的势力逐渐庞大,秦王统一天下的野心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在公元前241年,赵庞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成了合纵政策,以团结之兵来对付秦国。

之后由于秦王乘着势力,利用技巧向各个国家击破,使得五国团结分裂,导致全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

战国七雄的变化

战国时代最后三十多年,山东六国已无力与秦国对抗,秦国不断向东蚕食六国国土,后来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大一统。

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

公元前287年,苏秦、李兑合齐、楚、赵、魏、韩五国,合纵攻秦,罢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秦归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

公元前286年,齐灭宋,秦遂主谋合纵攻齐。前284年,燕昭王使乐毅为将,合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攻入齐都临淄,占领齐国长达五年。

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组织反攻,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从此无力与秦抗衡。这以后秦的对手主要是赵国。秦在进一步削弱楚的基础上,向东积极发展,与赵形成正面对抗。

公元前262-260年,秦、赵在长平邑(今山西晋城高平市)激战,秦大败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259年,秦进围赵都邯郸,达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赵败秦,解除邯郸之围。赵虽转危为安,但受创惨重。

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击败。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

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

公元前241年,赵庞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但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乘势各个击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