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元年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永乐大典现存多少册
《永乐大典》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永乐大典的价值和意义
1、保存了大量古书,引据材料皆直取全文,一字不易,全篇或全书抄录,所以,元代以前的书籍多赖以保存。
2、雅俗兼收,开编辑史上敕撰书籍绝无仅有之例。不但收录保存了很多古代科技类书籍,还打破传统儒家观念的束缚,大量辑录宋、元两代的小说,戏文和杂剧作品。
永乐大典的历史地位
《永乐大典》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是由姚广孝以及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但这部书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流行与传播,长期只有一部藏于深宫(副本抄录后正本就殉葬),仅明朝皇室可以翻阅,不但民间毫无流传,仕林乃至官员们也看不到。也就是说,这么好百科全书只发挥了收藏的价值,平常百姓无法看到。这点不同于《四库全书》,乾隆时期编修的《四库全书》就是让推行、流传的,其作用和功绩不言而喻。
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耗费3000多人力,历时六年编纂而成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1449年,藏在南京皇宫里的《永乐大典》原稿被烧毁了,只剩下紫禁城中的一套正本。
1557年,紫禁城同样失火,好在嘉靖皇帝早有防备,才让《永乐大典》没有葬身于火海。心有余悸的嘉靖帝害怕皇宫失火的事件再次发生,便下令让人抄写了这本书的副本。所以根据史书记载,真正的《永乐大典》应该是正本、副本完整的两套,且副本与永乐正本的格式、装帧一模一样。从那以后,《永乐大典》就深藏内府,很少有人见到。
清康熙年间,朝廷的官员竟在北京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意外发现了一直下落不明的《永乐大典》副本,只是此时的《永乐大典》已经缺少了1000多册。由于保护不当,《永乐大典》的册数在一天天减少。
乾隆三十八年,清政府修《四库全书》要校勘《永乐大典》,才又重新重视起来。但是乾隆皇帝坚持儒家正统观念,认为“菁华已尽,糟粕可弃”,凡佛道、戏曲、小说等概不辑录,对于牵涉违碍的言辞也毫不留情面,一概删去。有些科技方面的著作,如邓御夫的《农历》200卷,还有些军事方面的发明,为怕洋人学去,也都丢掉,不加采录。
嘉庆、道光年间,《永乐大典》的副本依旧遭官员盗窃。咸丰、光绪年间,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等侵略者攻入紫禁城抢掠,《永乐大典》副本未能幸免,一部分遭到了掠夺,还有一部分被烧毁。
现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能够明确知道具体下落的《永乐大典》只剩下400多册,与全本11095册相比,已不足原来的4%。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30198号-4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