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雪泥鸿爪与谁有关

雪泥鸿爪与谁有关

2024-11-27 16:07 651浏览

雪泥鸿爪与大文豪苏轼和弟弟苏辙有关。

雪泥鸿爪的典故

1056年,北宋宋仁宗时期,苏洵四十八岁,苏轼二十一岁,苏辙十八岁。苏洵带着苏轼、苏辙俩兄弟从四川到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参加科举考试。从西安至洛阳的“两京古道”之“北崤古道”,是经过几千年刀耕斧凿的崎岖艰险道路,车不并辕,马不并列。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走到崤山时,马累死了,只能骑驴走到渑池,在渑池龙耳寺住下。龙耳寺寺僧奉闲见人有来,和颜悦色,殷勤相待,温暖了饥寒交迫的父子三人。

苏轼、苏辙俩兄弟忘记了旅途的劳累,文人一时兴起,多了几分真性情,题壁挥毫,不羁与洒脱跃然龙耳寺墙壁上。在当年8月,苏轼、苏辙俩兄弟皆入选举进士。

1057年,苏轼兄弟同科进士及第。1060年,苏轼被任命为河南福昌县(属今河南省宜阳县)主簿,苏辙被任命为河南渑池县主簿。因为参加制科考试,苏轼、苏辙俩兄弟均未赴任。

1061年,苏轼被任命为凤翔签判往陕西赴任时,苏辙送到郑县(今河南省郑州市)西门外后返回开封。苏辙想到5年前自己曾经经过渑池,4年前自己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如今哥哥要去凤翔赴任,写了一首离别诗《怀渑池寄子瞻兄》寄给苏轼,抒发了他与哥哥依依惜别之情,道出了人生的艰难和无奈。

苏轼经过渑池,又到龙耳寺。五年过去了,早已物是人非,龙耳寺寺僧奉闲已经去世了,苏轼、苏辙俩兄弟在龙耳寺墙壁上题的诗作也不见了。往昔艰难,人生偶然又无常,苏轼由感而发,写下了《和子由渑池怀旧》,表现出对人生不计得失的达观态度,希望与兄弟共勉奋进。

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苏轼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就是雪泥鸿爪的出处,人们用它来比喻往事所留下的痕迹,由此成为一种人生态度的诗意象征。

雪泥鸿爪的原诗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代: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雪泥鸿爪的造句

1、往事亡矣,只是雪泥鸿爪,他每次看见旧物,总还生出一些缠绵来。

2、身后传来长矛挥动的风声,我急转身,雪泥鸿爪散攻其中一个辽兵,同时急退两步,和身后的辽兵错身而过,来到了他的身后。

3、人生苦短,更应把握青春,留下弥足珍贵的雪泥鸿爪。

4、我只能尽力,虽然她说了一些事,可都是雪泥鸿爪一样,具体该怎么连缀起来,我也没有太大把握。

5、其实直到后来,依然能看到早期制度的雪泥鸿爪。

6、青丝一匹,白虹骤起,五十年惨淡风月,对酒相矜,觊觎窥觑,春梦无痕雪泥鸿爪去。

7、一般来说,人在三岁至五岁才能有成型的连贯记忆,才能记住某些有意义的段落,至于之前的事,早就成了雪泥鸿爪般的片段图像。

8、迟早会有些雪泥鸿爪显露出来。

9、两天的时间,如白马过隙,稍纵即逝,没有太多的雪泥鸿爪,可堪记忆和回首。

10、顾倾城一边说,一边连声叹息,因为这种爱来得太迟,却去得太快,如同雨后虹影、雪泥鸿爪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