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杨振宁的科学成就有哪些

杨振宁的科学成就有哪些

2024-11-27 16:10 7618浏览

杨振宁是一个全才型的物理学家,他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相变理论、规范场论等方面均作出了世界级的突破成果。

杨振宁的科学成就有哪些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

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

杨振宁还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杨振宁的简介

杨振宁,男,1922年10月1日(护照上为9月22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同时也是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获穆藕初奖学金,赴美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1955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3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

199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编号3421号小行星命名为“杨振宁星”;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2022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

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

杨振宁的贡献

杨振宁的第一大贡献:为中美交往架起了桥梁。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中美是老死不相往来,在美国公民的护照上赫然印着古巴、北越、北朝鲜、中国,这是不能随便去的地方。

在1971年的一天,杨振宁在媒体上看到一个通知,护照上不能随便去的国家没有了中国,杨振宁马上决定回中国。从那次回北京后,杨振宁每年至少回国两次,对于中美双方,杨振宁一直在起到一个桥梁作用。

要知道中美之间彼此严重缺少了解,杨振宁每次回来,都要见到很多高层人士,让他们了解真实的美国。杨振宁回美国后,也在各地的演讲中讲他看到的中国。

效果是,很多美国人开始愿意与中国接近,对中国持友好态度,更重要的是,很多美籍华人学者,在杨振宁的影响下,纷纷回国探访,为中国的科技教育事业献计献策。

杨振宁的第二大贡献:发现了两弹一星的元勋。

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是杨振宁的发小,两人从小玩到大,还一同到美国拿了博士,当年邓稼先先回国了,由于杨振宁手头上有科研项目,两人没能一起回来,后来想回国时,由于美国对华人学者阻挠,杨振宁便没能回来。

到了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杨振宁经常回到国内,每次回国他都被要求列一张“亲友会见名单”。杨振宁列的很多人,都是那个年代正在接受劳动的科学家。

他的名单中第一位就是邓稼先,1971年,邓稼先和同事们被集中到青海劳动,不能从事科研工作。杨振宁见到邓稼先后,对有关人员说,邓稼先是个人才,比我还要强,他对科学会有更大的贡献。

于是,邓稼先在1972年出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继续为中国研究核能技术,邓稼先和许多两弹一星的科学工作者都回到了岗位上。

没有杨振宁的“关照”,就没有邓稼先的复出,还会有“两弹一星”吗?这可能都成为了未知数。杨振宁的这个贡献是巨大的。

杨振宁的第三大贡献:参与创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

杨振宁研究的领域是理论物理学,他在接受诺贝尔奖时说:“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杨振宁在74岁时,决定参与创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这个研究中心缺两样最重要的东西:钱财和人才。杨振宁为了创立高等研究中心,卖掉了自己在美国的房子,加上大半辈子的积蓄,个人捐献400万美金。还号召“对冲基金之王”詹姆斯·西蒙斯给清华捐了一栋小楼——陈赛蒙斯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