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杨震四知的意思

杨震四知的意思

2024-11-27 16:10 1265浏览

杨震四知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人要做到于心无愧,就是传统的“暗室不欺心”。不能以为别人不知道就可以做不该做的事,要讲究廉洁。

杨震四知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翻译: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杨震从小好学,博通经术。众儒生说:“真是关西的孔子杨伯起啊。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杨震四知的典故

《后汉书·杨震传》载:杨震曾推荐学生王密做昌邑县县令。后来,杨震因公事路过昌邑县。夜里,王密带着十斤黄金来见杨震,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坚决不要。

王密说:”半夜里是没有人会知道这件事的。“杨震却说:”岂可暗室亏心,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后羞惭而退。

杨震四知的启示

一是要”知规矩“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共产党章程》就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时刻谨记遵守的党内”宪法“,包括党内的各项法规条例等,就是规矩。首先要加强学习,做到知规矩,然后才能懂规矩,守规矩。

二是要”知敬畏“

仅仅知规矩还不够。知道规矩,未必遵守规矩,只有对规矩常怀敬畏之心,时刻以规矩为戒尺,以规矩为准绳,以规矩为判断是与非的标准,才能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三是要”知慎独“

很多的案例告诉我们,人往往在”独自一人无人知“的情况下,就容易抱侥幸心理。认为无人知道,不要紧,只要自己不说,对方不说,就不会有人知道,就没事。殊不知,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正如杨震所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不知?

四是要”知轻重“

孰轻孰重,很多人分不清,杨震分得清。在十斤金与清正廉洁之间,杨震选择了廉洁更重。在数不清的案例中,凡是栽了跟斗的,都是做了相反的选择的。

五是要”知取舍“

杨震任涿郡太守期间,公正廉明,从不接受私人的请托。他的子孙也是常食蔬菜,徒步而行,生活十分简朴。他的一些老朋友劝他,让他也要想办法给子孙留一些产业。杨震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廉吏的子孙,不就是我给他们留下的最好的产业吗?在取与舍之间,杨震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