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例子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例子

2024-11-27 16:10 1117浏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例子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出处

出处是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后来朱熹在《读书三到中》也引用了这句话:

《读书要三到》

【作者】朱熹【朝代】宋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作者简介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汉灭亡后,“沉滞者累年”。后受张华荐举,在西晋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只要你能读得多,书里面的意思你自然会明白了,说明了读书一定要熟读,那样才能更好地明白其中的意思,但也不是说你只要读就能明白了,你需要带着一种思考的态度去读,这样才能在读书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它的意思。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近义词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干起事来得心应手,出自宋代欧阳修《归田录·卖油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