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秦始皇手下的名将

秦始皇手下的名将

2024-11-27 16:13 3378浏览

秦始皇,即赢政(公元前259-前210年),13岁坐王位,22岁亲理朝政。10年征战,合纵联横,消灭六国,终成统一大业,首创中央集权国家,史称“秦始皇”。

秦始皇手下的名将

1、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王翦年少的时候喜欢军事,随侍秦王嬴政。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攻破燕国都城蓟,又消灭楚国。王翦与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

2、蒙恬(?-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齐国蒙山(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联城乡边家城子村)人。秦朝时期名将,上卿蒙骜之孙,内史蒙武之子。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率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深得秦始皇宠信。秦统一六国后,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3、章邯(?―前205年),生年不详,秦朝末年著名将领,秦二世时期任职九卿中的少府。汉元年(前206年)八月,汉王刘邦还定三秦,章邯与刘邦军屡战不利,退保废丘城(今陕西兴平东南),被汉军围困。汉二年(前205年)六月,城破自杀。

4、蒙武(?—约公元前219年),名将蒙骜之子,蒙恬与蒙毅之父,战国末期秦国将领。公元前224年,蒙武担任副将,跟随主将王翦率军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斩杀楚将项燕。公元前223年,蒙武再度与王翦率军攻打楚国,击败楚军,俘虏楚王负刍,灭亡楚国。

5、内史腾,也写作“内史胜”,战国后期秦国将领(生卒不详)。秦王政时任内史,名腾,姓氏不详。内史腾曾作为秦国代表接受韩国割让的土地,后又在南郡(今湖北江陵北)管理地方,为秦伐楚奠定了后方基础。之后任内史,管理京城,责任重大,可见秦王政对其信任。

6、蒙毅(?―公元前210年),秦朝(秦国)名将蒙骜之孙,蒙武之子,蒙恬之弟,秦朝大臣。蒙氏家族三代仕秦,攻城略地,出生入死,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蒙毅掌朝政在内辅佐秦始皇,官拜上卿。蒙毅深受秦始皇的亲近,外出陪秦始皇同乘一车,居内则侍从秦始皇左右。

7、王离,字明,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人,秦朝名将,王翦之孙、通武侯王贲之子。封武城侯,拜上将军,参加过秦灭六国之战,统一后常年跟随蒙恬抗击匈奴,率兵戍边备胡。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与章邯一起统率秦军与起义军作战。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和诸侯联军击破,两个月后被俘,结局不明。

8、辛胜,秦王政执政时期秦国将领,在荆轲刺秦失败后,受秦王政派遣,与王翦一同攻打燕国。

9、王贲,字典,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人,秦朝著名将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王翦之子、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公元前221年,灭亡齐国,自此秦国统一六国,王贲因功受封通武侯(又作武陵侯)。公元前219年,随秦始皇东巡。其后事迹不详。

10、李信(生卒年不详),字有成,槐里(今陕西咸阳兴平东)人,战国末期秦国名将。李信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后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先是一路凯歌,后来因为昌平君反叛秦国而腹背受敌,被楚将项燕大败。

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诱发原因是公元前213年,在秦朝都城咸阳皇宫里面的一次宴会上引起的,当时有一个叫做淳于越的博士在宴会上指责丞相李斯向秦始皇建议的郡县制制度。

淳于越认为自周朝以来,天下八百多年都是实现的分封制度,现在秦朝不搞分封制却弄个什么郡县制,这是不符合传统的,淳于越还颂古非今来讽刺秦朝的郡县制。

然而李斯却认为天下动乱的原因就是分封诸侯国导致的,如果把土地分封出去将会导致中央的权利下降,各诸侯国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会不停的通过兼并其他诸侯国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最后的结果还是会造成国家分裂,这与秦国的大一统思想是不符合的。

李斯同时向秦始皇建议,只有把各种儒家和私学的书籍全部焚毁,才能保证秦朝郡县制的施行,不然这些人会在背后议论郡县制的政策,和阻碍郡县制的实施。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建议,但是秦始皇下令焚烧的都是儒家学派和在背后议论朝政的诗和书籍,对于其他的书籍并没有焚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