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镁不是黑色,是白色的。氧化镁化学公式为MgO,它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属于胶凝材料。是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无毒,是典型的碱性土壤金属氧化物,化学型MgO。熔点为2852℃,沸点为3600℃,密度为3.58g/cm3(25℃)。不溶于酒精的酸和铵盐溶液。
氧化镁是黑色的吗
氧化镁(化学式)MgO)它是镁的氧化物,一种离子化合物。白色固体在常温下。氧化镁以方镁石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是冶镁的原料。氧化镁具有高耐火绝缘性。经1000℃上述高温燃烧可转化为晶体,升至1500-2000°C那就是死烧氧化镁(即所谓的镁砂)或烧结氧化镁。
白色粉末(浅黄色为氮化镁),无臭、无味、无毒,是典型的碱土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在空气中产生碳酸镁复盐,重质体积紧密,为白色或米色粉末,易于与水结合,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与氯化镁溶液混合易凝固硬化。
氧化镁是强电解质吗
氢氧化镁是强电解质。氢氧化镁难溶于水,而即使是难溶性的物质,也会有很少一部分溶解在水中。氢氧化镁溶于水的那小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是不可逆的,所以氢氧化镁是强电解质。判断强/弱电解质的时候我们都不看溶解度,要看溶解的那一部分(不论多少)是否是完全电离。
氧化镁的主要作用
1、氧化镁的主要用途之一是作为阻燃剂的使用,传统阻燃材料,广泛采用含卤聚合物或含卤阻燃剂组合而成的阻燃混合物。
2、氧化镁的另一用途是可以用作中和剂,氧化镁碱性,吸附性能好,可以用作作含酸废气、废水处理、含重金属及有机物废液处理等的中和剂,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国内需求增长迅速。
3、压细的氧化镁可用作光学涂料,涂层厚度在300纳米至7毫米之间时,涂层是透明的,1毫米厚的涂层折射率为1.72。
4、用于攀石用途,可吸手汗。
5、主要用于配制内服药剂以中和过多的胃酸。常用的制剂有:镁乳--乳状液;镁盖片每片含MgO0.1g;制酸散氧化镁和碳酸氢钠混合制成的散剂等。
6、轻质氧化镁主要用作制备陶瓷、搪瓷、耐火坩锅和耐火砖的原料。也用作磨光剂粘合剂和纸张的填料,氯丁橡胶和氟橡胶的促进剂和活化剂。
氧化镁的制备方法
1、卤水碳铵制备法。以高镁卤水为原料,采用碳酸氢铵法生产氧化镁。将卤水预处理经沉淀、过滤洗涤,把滤液蒸发、冷却、烘干,再经煅烧、粉碎制得氧化镁。
2、以白云石为原料。用二次碳化法制备氧化镁。先把白云石煅烧,生成氧化镁、氧化钙。经水消化得Mg(OH)2和Ca(OH)2。第一次碳化使Mg(OH)2生成MgCO3和Mg(HCO3)2,使Ca(OH)2生成CaCO3。
将得到Mg(HCO3)2,热解成MgCO3沉淀,将沉淀物置于水中进行第二次碳化,使MgCO3生成Mg(HCO3)2。经热解过滤、洗涤、煅烧使MgCO3生成高纯氧化镁。
3、以海水为原料。通过向海水中加入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钙),使镁离子沉淀析出,煅烧即得氧化镁。
4、合成氧化镁。即用不同的化工原料(如工业氯化镁和纯碱),反应制得氧化镁。上述氧化镁制备方法,存在工艺繁琐、原料不易得或相对昂贵等缺点。而且混凝土用氧化镁的膨胀性能、活性等要可控,这是上述方法所难以达到的。
5、菱镁矿碳化制备法。菱镁矿经煅烧,生成氧化镁的影响因素有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升温速率等。同条件下制得的样品,比表面积越大说明颗粒越小,与水接触面积越大,越易水化,活性越高;反之,比表面积越小说明颗粒越大,与水接触面积越小,越难水化,活性越低。煅烧温度越高,生成的MgO颗粒的比表面积越小,MgO的活性越来越低。
一般煅烧温度在1200℃以上时,生成的MgO已经接近结晶完好,结构致密,常温下与水反应活性很低。保温时间越长,小颗粒的MgO在分子内聚力的作用下结合成大颗粒,使表面积变小。升温速率越快,比表面积越大。
因为升温速率快,有利于保存不完整、畸变、有缺陷的晶粒,使其没有时间生成规则的晶粒。而升温速率慢,则有缺陷的MgO晶粒有充分的时间向规则的、完整的MgO晶粒转化。
氧化镁的分类
1、从使用用途来看,产品划为“化学级氧化镁”和“耐火材料级氧化镁”两种。其中,耐火级几乎全部用在钢材冶炼过程中高炉等的耐火材料,耐火砖制造等;二是化学级氧化镁。化学级的氧化镁主要用作药品、肥料、食品、建筑材料、锅炉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镁基润滑油、水处理剂等。
化学级氧化镁占比很小但逐年增长,纯度高的氧化镁可作为半导体的密封材料、陶瓷原材料,和各种绝缘材料中使用的填料等。目前国内外开始深入研究这种“密度高、纯度高和强度高”的耐火材料。
日本也使用镁碳砖在交流电炉的渣线部位和热点部分,使使用寿命成倍提高。同时,近些年直流电炉炉底也发展成全部使用镁碳砖。我国把重点也应放在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
2、以物质形态进行分类。现阶段,市场上的氧化镁产品可分为:颗粒粉末状、自由流动性、非烧结性和粗粉状几类。产品中不同程度存在低量杂质,低溶点和少许变色的特性。由于存在杂质,尤其是当硼等杂质混在氧化镁当中时,氧化镁难于满足电器绝缘体高温要求,会造成产品的绝缘性质的缺失,最终难以起到绝缘效果。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30198号-4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