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元宵节在古代叫什么节

元宵节在古代叫什么节

2023-01-13 15:22 781浏览

元宵节的名字则源于古人称夜为宵,元代表一元复始,是时阳气初萌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元宵节在古代叫什么节

元宵节的别称是上元节。在古代,起始的时间,均称为“元”如正月初一为“元日”,夜晚则称之为宵,正月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又谐音于“圆”,故称为“元宵”。再者,根据道教“三元”之说,又称之为“上元节”、“元节”、“元夜”、“灯节”、“火把节”。

元宵节的主要活动

1、元宵节吃“元宵”象征合家团圆,新的一年幸福、万事如意,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2、元宵节“送花灯”,“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安。

3、元宵节舞狮子,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4、元宵节杨枝插门,寓意着阳能的生发。在古代还有一种风俗,就是在上元节这一天,将杨枝插在家家户户的门上,杨枝表示树木春天生发的意思,“杨”和“阳”还是谐音,其义相同。

元宵节的发展历程

1、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也就形成了元宵赏灯。

2、南北朝时,元宵节燃灯已成气候,而真正让元宵节燃灯之俗发扬光大的则是隋唐。隋朝时,正月十五元宵节已盛况空前。

3、自隋、唐、宋以来,元宵节曾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唐朝元宵节比隋朝更热闹。

4、宋朝,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都有燃灯活动。宋代元宵除了“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的狂欢外,还有官员派发利是、君王与百姓同赏元宵;甚至有恐怖色彩,刑狱机构会利用灯饰、图像演绎狱户故事或陈列狱具等。

5、到了元代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统治者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16天。

6、清朝,异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元宵节清朝则只有三天,但是民间灯火璀璨,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7、现代,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2015年,代表委员建议元宵节放假。元宵节的节俗非常有特色,发展至今,赏灯与烧烟花仍是元宵主要习俗之一。

与元宵节有关的诗句

1、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唐代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译文:元宵佳节,千家万户走出家门,街上亮起无数花灯,好像整个京都都震动了。

主题:本诗描写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销魂的时刻。

2、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明代李梦阳《汴京元夕》

译文:中山来的戏子服饰鲜丽,郑燕来的的女姬则各有高超的技艺。

主题:这首诗是作者在汴京观看元宵佳节的盛况时所作。诗人通过对中山孺子、郑女燕姬精彩演出场景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一幅元宵节月光下许多台杂剧争妍斗丽的画面,反映了汴京元夕戏剧演唱的热闹景况。

3、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唐代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译文: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主题:这首景色诗是诗人在一次正月十五夜诗歌比赛中的夺魁之作,描写了洛阳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表现了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

4、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宋代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译文: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主题: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

5、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唐代卢照龄《十五夜观灯》

译文:在色彩华丽的灯光里,夫妻举办芳宴玩乐庆祝,精致的灯具下,年轻人显得更加光鲜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