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主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主旨是诗人想念家乡,思念亲人,渴望团聚的感情。诗人独自一人漂泊在他乡,身份是异乡的客人,每次遇到美好节日的到来,就会更加思念在故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异乡也知道,兄弟们在登高望远的地方,全部是头上插着茱萸草的,就少一人。
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于十七岁,当时他正在壮游两都,大概已经“学成文武艺”,以求“货于帝王家”吧。然而毕竟年少,孤身一人背井离乡,又值重阳,兄弟们携手登高,维一人独缺,故遥想昆仲,倍感凄凉,于是写下这首千古传唱的思乡之作。
诗人少年老成,赤子之心未失而又能洞明世事,故文风质朴而思想深厚,“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发常人所共想,道前人所未言,故此句一出,万口流传,至今已成为中华儿女表现客中思乡之情的格言式警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谁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中年后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山东指什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山东是指王维当时迁居的蒲县(今山西永济县),位于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永济,是山西省辖县级市,由运城市代管,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原文如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文:独自离家在外地作为它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时,格外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吾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节日
重阳节。
重阳节简介: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30198号-4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