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

2023-02-08 16:19 541浏览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熟语。这则熟语的相关典故最早见于《史记·齐太公世家》、《武王伐纣平话》及《封神演义》也记录有类似的故事。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和宠姬妲已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却不管人民的死活,还动用残酷的刑罚来镇压反抗的民众。纣的残暴行为,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而这时西部的一个部落却正在一天天兴盛起来,这就是周。

周文王姬昌在领地内施仁政,爱人民,善待有才能的人,所以,一些有才能的人都来投奔他。当时,有位年近八十却怀才不遇的有识之士名叫姜尚,大家都称他为姜太公,隐居在陕西渭水边,那里正好是周文王的领地。他听说文王是一个有德的明主,就希望能得到他的重用。

于是,姜太公每天拿着一根鱼裘到渭水边钓鱼。一般人钓鱼,用的是弯钩,上面吊着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姜太公的钓钩却是直的,上面什么也没有挂,也不把鱼钩沉到水里,而是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地举着钓裘,一边自言自语道:“鱼儿呀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有一天,一个打柴的年轻人来到溪边,见姜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你钓鱼的方法错了。鱼钩要用弯的,并且要沉到水里去才行。像你这样钓,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姜太公举了举钓裘,笑着说:“没有关系,我相信总有一天会钓到一条‘大鱼’。因为我钓的是王与侯!”打柴人以为他是个傻子,在这个地方怎么会钓得到王侯呢?于是就离开了。

许多路过的人看到姜太公这样钓鱼都觉得很奇怪,议论纷纷。姜太公直钩钓鱼的事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便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姜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米来胡闹!”

周文王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姜太公来。可是姜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周文王这才意识到,这个钓鱼的人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

于是他斋戒三天,沐浴更衣后,带着厚礼,驾着一辆华丽的马车,亲自来到渭水河边,恭敬地向姜太公施礼,请姜太公做军师帮他安邦定国。姜太公见周文王诚心诚意来请自己,站起身来,躬身还礼,然后拿着那根鱼裘,跟周文王上车走了。

后来,姜太公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后来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出处

最早出处:太公望吕尚者……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干)周西伯(周文王)。西伯将出猎……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悦),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西汉·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

衍生典故:姜尚……直钩沟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元·无名氏《武王伐纣平话》)

后人根据上述故事概括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成语。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运用示例

明·叶良表《分金记·狂徒夺节》:“自古道得好,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不愿,怎强得也?”  

清·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贾老爷若是爱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爱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这里。”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