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客观事实的发展,不能够急于求成,而只看眼前利益。
揠苗助长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适得其反。
寓言故事中,主人公没有遵循禾苗的生长规律,擅自将禾苗拔高,以希望达到生长的目的,这是违背了植物生长规律的做法,所以最终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将哪些禾苗害死了。
就像俗话说的那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然界的生长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指望种下去的是瓜,结出豆子的果实,也不可能种下豆子的种子,结出瓜的果实。
同样的规律还有很多,比如春种秋收,我们想要收获就得在春天播种下种子,等到秋天的时候自然会生长出果实。相反,如果你在夏天播种,秋天就得不到相应的果实。这些都是自然界的生长规律,我们一定要遵守,不能像寓言中的主人公那样,违背客观规律。
2、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双重因素决定的,其中内因是最根本的原因,起着决定性作用,要重视内因。
揠苗助长的故事中,主人公就是没有区分清楚影响禾苗生长的内因和外因。按禾苗的生长规律来说,影响禾苗生长的内因是禾苗种子的好坏以及生长环境的差异,而依靠外力的拔高来帮助禾苗的生长,是禾苗生存环境的外部破坏因素,并不是禾苗生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禾苗拔高之后就死了。
如果希望禾苗能生长得更快更好,则需要对禾苗的生长环境做改善,比如多施肥,勤除草,及时补充水分等等。
揠苗助长的意思
古代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慢,就一棵一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说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出自于哪里
拔苗助长出自《孟子》一书,选自《公孙丑上》。《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及思想观点。这个词用于比喻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拔苗助长的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拔苗助长的启示
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欲速则不达。我们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应该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否则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事做人不应该好逸恶劳,应该凭借劳动致富。
拔苗助长的造句
1、感觉现在的教育是拔苗助长,作文都是小孩子说大人话。
2、那种不顾学生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拔苗助长。
3、什么事成熟?是水到渠成而不是拔苗助长。
4、我们在学习时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犯拔苗助长的错误。
5、好高骛远只能眼高手低,拔苗助长终究欲速不达。
6、顺应儿童的发展规律才是最明智的教育,否则只能拔苗助长。
7、用这种方法教育下一代无异于拔苗助长。
8、为了防止复发,拔苗助长是绝对不可以的。
9、让他有时间和空间自己成长。言外之意好像是说不应该拔苗助长。
10、学生的教育不能拔苗助长,反而应该让他们自然地发展。
copyright © 2015-2025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30198号-4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