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把山东的土产;拣用得着的;乱七八糟都给带了来了。”
乱七八糟是什么意思
乱七八糟:形容毫无条理和秩序,乱得不成样子。
乱七八糟的近义词
颠三倒四:形容说话、做事错乱,没有条理。出自明·许仲琳《封神演义》:“一日拜三次;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
乌烟瘴气:形容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上歪风邪气盛行。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如今闹是闹了个乌烟瘴气;骂是骂了个破米糟糠。”
语无伦次:说话没有条理、层次。出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伦次;而意若贯珠。”
乌七八糟:形容十分杂乱。出自老舍《四世同堂·偷生·四十糟中》:“可是;整个的北平都在污七八糟中;她所知道的‘能人’们;都闭着眼瞎混。”
参差不齐: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也作“参差不一”。出自汉·扬雄《法言·序目》:“因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一概诸圣。”
乱七八糟的反义词
井井有条:形容有条理,丝毫不乱。出自荀况《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有条有理:有条理,有次序。形容层次分明,脉络清楚。出自《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孔安国传:“如网在纲;各有条理而不乱也。”
头头是道:原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后用来形容说话或做事有条有理。出自《续传灯录·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有次序,一点也不混乱。出自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如尤公瑛《寡人之于国也》章文;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乱七八糟成语典故
“乱七”,指的是发生在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西汉初,刘邦在铲除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又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想依靠刘氏宗族的力量,作为皇权的羽翼。但是,随着诸侯王的势力不断扩大,其弊病和隐患也渐渐地显露出来了。
经过几朝的演变,到景帝时诸王势力越来越大,其中齐、楚、吴三封国几乎占天下之半,严重地威胁着汉王朝的中央政权。大臣晁错建议景帝进行“削藩”,以减少诸王的封土,从而巩固中央政权。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下令在众同姓王中推行“削藩”的政策,激起诸王强烈反对。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景帝有些慌张,听信馋言,诛杀晁错,但诸王的军队还是不退,继续挺进。景帝悔恨之余,决定以武力平叛,于是派遣太尉周亚夫率兵征讨。
周亚夫以坚壁固守的战术,多次挫败吴楚联军的进攻。吴楚联军的士卒饿死、投降、失散得很多,只得败退。三月,吴王刘濞残部数千人退守丹徒冲江苏镇江),被东越人所杀。其他诸王也战败自杀、被杀。这时候,历经三个月的七国之乱遂被平定。这就是历史上的“周亚夫平七乱”。“乱七”一词,即产生于此。
“八糟”,指的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朝皇室内宫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西晋初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后,担心其他大夫会夺去他的政权,把皇室子弟分别封为诸侯王,并规定享受许多特权。
司马炎死后,继位的惠帝司马衷为人庸愚弱智,实际朝政大权落入他外祖父杨骏的手里。这引起司马衷的妻子贾后的不满,她便暗中用计,杀掉了杨骏及其同党。之后,贾后请了汝南王司马亮来辅政。司马亮上台后,也是独断专行。
因此,贾后密诏司马玮将司马亮杀死,由司马玮出来辅政。可是,司马玮也不是对贾后言听计从,贾后便又设计杀死了司马玮。后来,为独霸朝野,贾后又将皇太子司马遹废为庶人后毒死。赵王伦趁机发动兵变,打出了为太子司马遹报仇的旗号。
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伦发兵进攻洛阳,斩杀贾后及其亲党,一场持续16年之久的皇族夺权混战就此开始。因为先后参与这场乱事的共有八个同姓王: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河间王颙、成都王颖、长沙王乂和东海王越。因此,这场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这次皇室内宫争权夺利的血腥斗争,远比“七国之乱”时间更长,人民所遭受的灾难也更加深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八王之乱”被形象地称为“八糟”。
此后,人们将“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这两个历史事件连到了一块构成了一句成语。
copyright © 2015-2025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30198号-4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