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釜底抽薪是什么意思
釜底抽薪:从锅底下抽去燃烧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的近义词
抽薪止沸:薪:柴火。沸:沸腾。抽去灶里的柴火,使锅里的开水停止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消除祸患。出自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斩草除根:除草时要连根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出自《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拔本塞源:本:树根。源:水流的源头。拔起树根,堵住源头。也作“拔本塞原”。①比喻毁灭或丢弃根本。②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自《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批郤导窾: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出自《庄子·养生主》:“批大郤,导大窾。”
釜底抽薪的反义词
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错误,虽然有心解决问题,结果却使问题更加严重。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火上浇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事态更加严重。也说火上浇油。出自《元曲选·无名氏〈陈州粜米〉二》:“我从来不劣方头;恰便似火上浇油。”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王仁听了这话;更是火上加油;拿着板子赶过来打。”
扬汤止沸:汤:开水。沸:沸滚。把开水舀出来再倒回去,使锅中的水暂时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只能暂时解救急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自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三国志·魏书·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焦烂。”
釜底抽薪出处
《釜底抽薪》选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釜底抽薪造句
1、与其扬汤以止沸,莫若釜底抽薪。
2、这个方案不可取,它不是釜底抽薪,难免养痈成患。
3、事实证明,诿过于人地否定问题,不如头脑清醒地正视问题;掩耳盗铃地回避问题,不如釜底抽薪地解决问题。
4、在听到张明出事的消息之后,隋戈第一反应就是有人暗中动了手脚,而且这一手很高明,釜底抽薪,给隋戈来了一个致命一击。
5、釜底抽薪?釜底抽薪!对啊我怎么会没有想到呢,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6、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下去,让我们来个釜底抽薪,澈底解决。
7、将军这是要釜底抽薪,断其后路!妙哉妙哉!
8、持续存在20年的“公车沉疴”能否迎来一场釜底抽薪的改革,这不仅是民意期待,更关系到政府社会公信的塑建。
9、人们经常把“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比喻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十分生动形象。
10、惟有釜底抽薪的消灭脏乱,才能积极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30198号-4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