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铤而走险是什么意思

铤而走险是什么意思

2023-03-22 17:20 427浏览

《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铤而走险是什么意思

铤而走险:铤:快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地。形容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的行动。

铤而走险的近义词

揭竿而起:揭:举起。竿:竹竿,指代旗帜。起:起义。高举反抗的旗帜,起来斗争。泛指人民武装起义。出自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逼上梁山:由《水浒传》中林冲等人为官府所迫、上梁山造反的故事而来。后常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不得不做某事。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二十八章:“可以说差不多的人都是逼上梁山的。”

狗急跳墙:比喻人走投无路时能不顾一切地行动。出自《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

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的时候使出全部力量冒险一试。出自《元史·伯颜传》:“今日我宋天下;犹赌博孤注;输赢在此一掷耳。”

铤而走险的反义词

畏缩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向前。也作“畏葸不前”。出自宋·魏泰《东轩笔录》:“唐介始弹张尧佐,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彦博,则吴奎畏缩不前,当时谓拽动阵脚。”

自觉自愿:自己认识到应该如此而心甘情愿地照此行事。出自周而复《白求恩大夫》:“更可宝贵的是在阶级觉悟的基础上,纯粹出于自觉自愿,没有一丝一毫的强迫性质。”

举棋不定:拿着棋子不知如何下才好。比喻做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下定;不胜其耦。”

铤而走险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一百七十多个诸侯国互相争权夺利。到中期,晋国和楚国成了两个阵营的首领,势均力敌。

公元前610年,晋国会聚了一部分诸侯国,一起向楚国示威,施加压力。晋国国君怀疑郑国与楚国暗中勾结,怀有二心,不肯与前来的郑国国君相见,弄得郑国十分尴尬惶恐。郑国公子归生便给晋国执政大臣赵盾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郑国和晋国一直很尊敬友好,但仍不能使你们满意。

我们如今左右为难,既怕得罪晋国,又怕得罪楚国。就象一头被猎人穷追猛赶的小鹿,本来是不愿意离开肥嫩丰腴的水草和森林的,可是一旦被猎人逼得走投无路时,再危险的悬崖绝壁也会不顾一切地跳下去。

如果你们把我们逼急了,郑国也只好铤而走险,去寻求楚国的保护了。那时,你们晋国可不要后悔呀!

赵盾接到信后,认为很有道理。便说服晋国国君改变了对郑国的态度,以免他们投入楚国的怀抱。然而,在此后的几十年里,郑国时而依附晋国,时而追随楚国,弄得晋楚两国都哭笑不得。

铤而走险造句

1、不是我愿意,实在是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才铤而走险的。

2、为了偿还债务,他竟铤而走险去抢劫银楼。

3、为了生活,他只好铤而走险地去从事高危险性的工作。

4、而这需要在政治上铤而走险。

5、天理昭彰,铤而走险、作奸犯科的人是难逃法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