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见微知著的著是什么意思

见微知著的著是什么意思

2023-03-24 16:18 760浏览

见微知著的著是明显的意思。

见微知著的著是什么意思

微:隐约;著:明显。见微知著,意思是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出处:《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汉·班固《白虎通·情性》:“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於事,见微知著者也。”

见微知著的的故事

楚汉相争时期,韩信的谋士蒯通曾经劝告韩信背汉自立,韩信不听,最终为吕后所杀,追悔莫及。然而,他的智谋也可谓“流泽深远”了,数百年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陈宝应那里找到了知音。只是陈氏所用不当,成了自取灭亡之道。

梁武帝末年,发生了“侯景之乱”。当时,名士虞寄正在梁朝廷内做官,当京城被侯景攻陷后,虞寄便逃回到家乡。后来,他的朋友张彪往临川,强请虞寄与之同行,不料中途发生变故,虞寄便被劫持到晋安郡(治今福建福州)。

其实,占据福建地区的是豪强陈宝应。陈宝应听说虞寄有才,便将他留在自己手下。陈霸先起兵,虞寄劝陈宝应响应,陈宝应从之,后来,朝廷要召虞寄为和戎将军、中书侍郎,陈宝应爱虞寄之才,便以道路险阻为由,留住他不放。

陈宝应是地方上的豪强,其家为闽中四姓之一,势力十分强大。他的父亲陈羽,有才干,为郡中雄豪。萧梁之时,晋安郡数次发生反叛朝廷的事情,陈羽先为叛乱的煽动者与参与者,后又为官军向导,帮助镇压叛乱,因此掌握了一郡的兵权。梁末陈初,地方豪强势力崛起,朝廷对他们控制不住。陈羽自觉年事已高,便将郡守之位传给儿子陈宝应。

陈宝应大权在握,渐渐地生出了反叛之意。对此,虞寄已经有所察觉,他多次利用一切机会,向陈宝应暗示叛逆必亡的道理,但陈宝应都当做耳旁风。有一次,陈宝应让左右之人为他念《汉书》,他自己斜卧在床上闭目聆听。

正好念到《蒯通传》中的蒯通劝韩信造反一节,只听人念道:“蒯通知天下权在信,欲说信令背汉,乃先微感信曰:‘仆尝受相人之术,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而不安;相君之背,贵而不可言。’”陈宝应听到这里,猛地坐起来,连声称赞说:“蒯通真是智士。”

虞寄听了他的话,知道陈宝应的心思,便严肃地说:“蒯通在韩信身边,一番话使郦食其丧生,又一番话使韩信骄狂,使得二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算得上什么智谋之士!”陈宝应虽口上没说什么,心里却不高兴。虞寄察知道陈宝应反意已定,自己劝也无用,为避免陈宝应祸及于己,便辞别陈宝应在东山寺中隐居。

陈宝应多次派人前来请他,他都推说脚有病,不能走。陈宝应认为虞寄佯装,便派人在他的屋外放了一把火,告诉下人说,只要虞寄躲避,便说明他能走,立即将他带来。

放火以后,眼看着燃着了虞寄的卧室,亲近之人都劝虞寄避一避,虞寄说:“生死有命,我能逃到何处?”仍坚卧不动。放火的人见虞寄没有动静,只得将火扑灭,返回去复命。陈宝应这才认为虞寄真的有脚病,没有什么用处,不再强求他了。后来,陈宝应果然举兵造反,被朝廷军队打败。那些与陈宝应有关系的人全都受到株连,只有虞寄免于祸难。

见开头的成语

1、见异思迁:见到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2、见义勇为:见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奋勇地去做。

3、见多识广: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知识广博。

4、见机行事:机:时机。行:做。看情况办事,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5、见钱眼开:看到钱眼睛就睁大了。形容人贪婪爱财。

6、见兔放鹰:看到兔子才放猎鹰去捕获。比喻看准时机有利可图,才采取行动。

7、见豕负涂:看见豕伏于道中。喻卑秽污浊。

8、见时知几:谓看到时运的推移而预知事情变化的先兆。

见微知著的造句

1、每个科学家都要具有见微知著的本事。

2、因事件见微知著,从而使主题得到升华和深化。

3、好好培养你见微知著的本事对你今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忙的。

4、我想每一个成功的人都应当有见微知著的本事吧。

5、我们看人看事都要学会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6、本片文章没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缺乏立意的新颖和深刻。

7、见微知著者才能真正打开这个世界的门。

8、当然,之所以知此见微知著的探照出社会百态也得益于作者精湛的叙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