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春宵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春宵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23-08-19 10:38 1047浏览

《春宵》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诗作。此诗前二句写清幽宜人的春夜美景,告诉人们应珍惜美好的光阴;后两句写富贵人家轻吹低唱,在良宵美景中尽情享乐的情景。全篇语言明白如话,而立意深沉含蓄,耐人寻味,其中“春宵一刻值千金”更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春宵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着两句写的是春夜美景、光阴的珍贵。春天的夜晚,是那样宝贵,因为花儿散放着醉人的清香,月亮也有朦胧的阴影之美。这两句诗构成因果关系,前句为果,后句为因。这里不仅写出了夜景的清丽幽美,景色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这两句写的是官宦贵族阶层的人们在抓紧一切时间戏耍、玩乐、享受的情景。诗人描绘那些留连光景,在春夜轻吹低唱的人们正沉醉在良宵美景之中。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良夜春景,更显得珍贵。这样的描写也反映了官宦贵族人家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不无讽刺意味。

这首诗写得明白如画却又立意深沉。在冷静自然的描写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深深谴责。诗句华美而含蓄,耐人寻味。特别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人们常常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和宝贵。

春宵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春宵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点明少妇夜夜孤栖。偏栖即独宿。二、三、四句描绘春宵景色:百花盛开,含着夜露的滋润,轻轻地低垂。一泓春水映照着明月,岸边草丛中虫声唧唧。这不是断断续续的秋虫哀鸣,而是充满生气的热闹的歌吟。因为它此起彼伏,此呼彼应,所以用一“绕”字。

如果这虫声是思妇在闺中所闻,那便是唐人“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的意境了。“月色思空闺”,“思”字用得多么空灵!月光轻轻地、静静地照着空闺,给人一种柔情似水、思绪绵绵的感觉,似乎使闺中弥漫着怀人的气氛。

这三句描写思妇生活的环境,以春夜景色的美好反衬她的孤独和思念,末二句是说,请从长安出发的驿骑带上她的书信,一站又一站,寄往辽西,亦即她的丈夫出征屯戍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