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闺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闺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3-08-26 10:21 1190浏览

《闺怨》这首诗为思妇代言,表达了对征戍在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整首诗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没有将具体的过程描写下来,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闺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闺怨诗是唐代女性文学的一种,往往转述女性心灵的凄苦、深情与无奈,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悲欢离合。闺怨诗中常见的情感体现着唐代女性在封建制度下的束缚,同时也反映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闺怨的写作背景

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

“闺怨”也是一种传统题材。梁代何逊有《闺怨》诗二首,抒发闺人“枕前双泪滴”和“独对后园花”的孤独感伤,唐代贞观(627—649)初,以赋著称的谢偃,《全唐诗》收其诗四首。

其中一首题作《乐府新歌应教》,其诗云:“青楼绮阁已含春,凝妆艳粉复如神。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讵障尘。樽中酒色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紫燕欲飞先绕栋。黄莺始咔即娇人。撩乱垂丝昏柳陌,参差浓叶暗桑津。上客莫畏斜光晚,自有西园明月轮。”不难看出,王昌龄的这首《闺怨》受到了谢诗的影响。

闺怨的作者是谁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人,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大臣。

王昌龄于开元十五年(727年),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县尉。二十七年(739年),因事被贬谪岭南。次年,由岭南北返长安,并在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之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后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其诗境雄浑开阔,自成一格。明王世贞论盛唐七绝时,认为只有王昌龄可与李白争胜,列为“神品”。王昌龄的边塞诗,慷慨豪迈,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后人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有文集六卷,编诗四卷。主要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闺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