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蜀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蜀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3-08-26 11:46 543浏览

作者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并寄予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蜀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蜀相》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描写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事迹和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和感慨之情。

首先,诗中描绘了诸葛亮治理天下、辅佐刘备的功绩和卓越才华,如“卧龙生处有人物,一府之任在斯俗”、“谋略超群矫若惊龙,威震四海神龙失声”。这些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高超才华和伟大贡献的崇敬之情。

其次,诗中也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惋惜和感慨,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表现了诸葛亮的英才早逝,令人惋惜和感叹。

此外,诗中还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名句,表达了诸葛亮英年早逝的悲壮和伟大牺牲的精神。这句话既是对诸葛亮的悼念,也是对那个时代英雄们的致敬。

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诸葛亮的事迹和形象,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如“临别赠言后,楚老南山守空闺”,表现了诗人对于自己能够成为一位有所作为的志士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蜀相》不仅是对诸葛亮形象和事迹的歌颂,更是对于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英雄和理想的崇敬和向往之情。

蜀相的作者是谁

《蜀相》是中国唐代巨大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蜀相的创作背景

《蜀相》一诗是唐代杜甫所作,写的是诸葛亮这位蜀汉国的丞相。杜甫当时定居成都的浣花溪畔,在探访了蜀汉建都地成都附近的诸葛武侯祠后,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当时的年份据仇兆鳌注断定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而杜甫刚到成都时作。他结束了为时四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朋友的资助下才能在成都安居乐业。

成都曾经是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杜甫在此时写下了这首珍贵的诗篇,通过赞颂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于报国无门、抱负无从实现这一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内心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虽然杜甫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由于仕途坎坷,他抱负无法施展。当时正值安史之乱未平,国势艰危,生灵涂炭。对于开拓基业和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杜甫充满了敬仰和钦佩之情。

《蜀相》一诗不仅是诗人杜甫感人至深的思想和情感的体现,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它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了唐代文学和历史的背景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