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虞世南的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虞世南的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3-08-29 11:07 1790浏览

《蝉》表达了诗人孤芳自赏,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郁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

虞世南的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污的思想感情。这是初唐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主要以蝉的形状、习性以及所发出的声音,暗示诗人高尚的品行志趣。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蝉,事实上是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具体对象表达对人内在优秀品质的赞赏。诗人的感情表达得十分含蓄,寓意深刻,富有情趣,对读者会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饮清露”,可以看出诗人对蝉高洁品质的褒奖,“流响”十分形象生动的描写了“蝉清脆的的鸣叫声。诗中运用”清露“、”疏桐“、”秋风“等语言传达的一种高洁、俊逸的心情;用”流响出疏桐“的”流响“和”出“字描写蝉的长鸣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托物言志是一种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主要是指通过描写和叙述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意志和心愿。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经常使用比喻、拟人、对比等。咏物诗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以物比人,只是每个人的处境不同,所以抒发出的感情色彩也都不一样。

蝉作为自然界中存在的弱小群体,每天饮甘露,到了秋天死亡,在苍茫的自然界中微不足道。蝉在夏秋鸣叫,体态十分优美,声音悠扬婉转,使人们听完不由自主的产生联想,并且赋予了它高洁美好的品质。诗人们把它作为高尚的象征,经常托物言志,以此来寄托和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蝉声传得远,大部分人往往以为是靠秋风的传递,但诗人却独具匠心,强调这是一种因为”居高“而能够把声音传递给远方。居高实际上指蝉居住的梧桐树很高,暗指品质之高。作者通过对蝉的详细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内在品格的赞扬之情。

这首诗集描写与议论于一体,把大自然中的自然景色与诗人的主观感情融为一体,选择的题材虽然很小,但其思想深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虞世南的蝉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曾赐爵永兴县子,授银青光禄大夫,世因称”虞秘监“或”虞永兴“。能文辞,工书法。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虞世南的蝉创作背景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