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惠崇春江晚景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惠崇春江晚景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2023-08-31 14:49 527浏览

惠崇春江晚景表达了作者赞美和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是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出来的,一幅“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惠崇春江晚景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惠崇春江晚景》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文中作者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描写得活灵活现,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谁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惠崇春江晚景赏析

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将早春时节的景色描写得极其细致,抒发了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竹外桃花三两枝”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

“蒌蒿满地芦芽短”,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诗的最后一句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惠崇春江晚景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题画诗既要符合画意,又要自出机杼才是上乘之作。苏轼这首题画诗就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