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卖炭翁是什么意思

卖炭翁是什么意思

2023-09-11 14:53 397浏览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

卖炭翁是什么意思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描绘了一个老翁卖炭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和艰辛。本文将以此为主题,探讨《卖炭翁》所表达的社会问题及其意义。

《卖炭翁》的主旨是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反映人民的贫困和艰辛。诗中的卖炭翁,一个老人,孤独地生活在山中,为了生计,不得不每天辛苦地烧炭、运炭、卖炭。他的生活条件恶劣,饮食简单,衣服破旧,身体瘦弱。而在他的生活中,最常见的是寒冷和饥饿,他不得不每天在炭火旁取暖,以维持生命。

卖炭翁的生活状况,是当时许多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在唐代,社会贫富差距极大,许多人生活在贫困和艰辛中,而这种生活状况,在当时的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卖炭翁的故事,不仅是一个老人的生活写照,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在《卖炭翁》中,白居易通过细节的描写,将卖炭翁的生活状况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描写了卖炭翁的衣着、饮食、居住环境等方面,展示了他的生活状况。而在这些细节的描写中,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卖炭翁的贫困和艰辛与社会的富裕和奢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卖炭翁的困境。

总之,《卖炭翁》是一首反映当时社会问题的诗歌,它通过一个老翁卖炭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反映了人民的贫困和艰辛。这首诗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更在于它提醒人们要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为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而努力。

卖炭翁的写作背景

卖炭翁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同时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卖炭翁》诗通过卖炭翁辛劳烧炭、艰难运炭上市、炭被宫使掠夺的悲惨经过。借卖炭翁的不幸遭遇,为百姓鸣不平,用卖炭翁的形象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辛酸和痛苦,打击中唐的弊政之一“宫市”,以及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

《卖炭翁》是白居易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

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

白居易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

卖炭翁的写作手法

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卖炭翁》采用的写作手法有:陪衬、反衬、设问。

陪衬、反衬: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

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接下去,“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

设问:“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