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欧姆定律如何被发现的

欧姆定律如何被发现的

2023-10-23 10:25 286浏览

欧姆定律(Ohm's law)是指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该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乔治·西蒙·欧姆1826年4月发表的《金属导电定律的测定》论文提出的。科尔劳施使用Dellmann静电计在1849年研究了欧姆定律。通过电流表测量电流,象限电位表测量电位差,则依据测量结果,导体的电流强度与电位差成正比。

欧姆定律如何被发现的

欧姆定律是通过类比法发现的。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热现象很相似:导热杆中的热流相当于导线中的电流,导热杆中的两点之间的温度相当于导线中两端之间的驱动力。导热杆中两点之间的热流强度正比于这两点之间的温度差时,那么电流强度也应该正比于驱动力。

但是,无论如何类比也只不过是一种思维活动,其结论还要由实验来检验。欧姆用伏打电池或温差电池做实验时,遇到了测量不准确的困难。他转向利用电流的磁效应设计了一个电流扭秤。经过大量实验发现,通过计算的数值和实验数值基本吻合。

欧姆定律适用范围

欧姆定律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也就是指在一个电路中,除了电阻耗电之外无任何功耗损失。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在气体导电和半导体元件等中欧姆定律将不适用。

欧姆定律是电学的基本定律,它是指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该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乔治·西蒙·欧姆1826年4月发表的《金属导电定律的测定》论文提出的。后人为了纪念欧姆对电磁学的贡献,物理学界将电阻的单位命名为欧姆,以符号Ω表示。

欧姆定律内容是什么

欧姆定律是一条物理学定律,它描述了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它是这样定义的:在电流和电压保持恒定的情况下,电阻与电流之间的乘积等于电压。这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R=V/I,其中R是电阻(单位为欧姆),V是电压(单位为伏特),I是电流(单位为安培)。

欧姆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和电学家威廉·欧姆于1827年首先提出的。他发现,对于一条导体,在恒定的电压下流过的电流与该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这个发现对于研究和理解电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测量导体电阻的方法,并为电子学、电气工程和其他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欧姆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测量电阻、确定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值、设计电路等。例如,在电路中,如果知道电流和电压,就可以用欧姆定律来计算电阻。反之,如果知道电阻和电流,就可以用欧姆定律来计算电压。

需要注意的是,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即不存在电感或电容的电路中。在复杂电路中,会存在电感和电容等其他元件,这些元件会影响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因此就不能直接使用欧姆定律来计算。不过可以使用电路分析工具,如线性方程组、Laplace变换等来研究复杂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