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赞美老师的四字成语

赞美老师的四字成语

2024-07-16 15:31 790浏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说起老师,我们都会有满满的敬意和感恩,生活中也有很多赞美老师的句子,成语等,比如良师益友,尊师重道,门墙桃李等等。

赞美老师的四字成语

良师益友:能给人以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师道尊严:本谓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或道理才能得到尊重。后多用以指为师之道的尊贵、庄严。亦作“师严道尊”。

研桑心计:谓人有理财的本领。

一字之师:借指能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句中不妥当的老师。

尊师重道:泛指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诲。亦作“尊师贵道”。

春风化雨:比喻良好教育的普及与深入。亦用以称颂师长潜移默化的谆谆教诲。

呕心沥血:比喻穷思苦索、费尽心血。

良工心苦:泛指优良之制作,都由苦心经营而成。

门墙桃李:比喻他人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竭尽全力去效劳,一直到死为止。

默默无闻:不出名,没人知道。亦作“没没无闻”。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诲人不倦:教导人时耐心而不知疲倦。

废寝忘食:极言对某一件事专心一意,以致睡觉和吃饭都顾不上了。今多用以形容工作或学习专心努力。

赞美老师的诗句

0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唐代李商隐《无题》,这首本来的意思是李商隐思念情人的情诗。但由于春蚕和蜡烛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像极了授业解惑的老师,现在总是用来形容老师伟大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0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唐代杜甫《春夜喜雨》,这是一首描写春雨的诗句,春雨随着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大地万物,万物泛新,春暖花开。这和老师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让他们懂礼识文,成长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很相似。这种无微不至的关心,不求回报的奉献,不正是绵绵的春雨润物无声吗?

03.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唐代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给中书令裴度,赞美他高尚的品德,桃李学生遍布天下,美名扬四海。这也是“桃李满天下”典故的由来。老师的心愿不就是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材成器,遍布天下吗?这也是为师者的毕生追求。

04.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出自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宋玉是楚国大夫,相传是屈原的弟子,因其气质儒雅而风度翩翩,与潘安、兰陵王、卫玠一起被后世称作古代四大美男子。气质儒雅、风度翩翩不正是有修养有文化的老师形象吗?所以用此诗句来送给自己的男老师再合适不过了。

0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出自唐代罗隐《蜂》。我们经常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小蜜蜂,不就是因为辛辛苦苦采花酿蜜,最后成就了学生吗?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了几千年,现在依然如是。

06.忽遇文殊开慧眼,他年应记老师心。

出自唐代齐己《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本意是说哪天弟子如果悟道了,不要忘记当年老师的谆谆教诲。最好的老师不仅是授业解惑,更是传道,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让他明白责任和事理,做一个有用的人。

07.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清代郑燮《新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正是得益于老师无私奉献,倾囊相授吗?没有老师的付出,何来学生的成就?

0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老师就是这样的一种人,虽然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再绚烂芬芳,可是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它能化成春天的泥土,能为更多的花朵提供养分,来年花似海,不忘落花人。

尊师重道的小故事

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

“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

子贡,孔子杰出弟子。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

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

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唐太宗李世民:教子尊师传为佳话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后,其它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

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