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  >  做好课堂笔记的方法

做好课堂笔记的方法

2023-11-22 14:27 747浏览

许多老师都会要求我们去做课堂笔记,但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怎么做。这时候就需要注意方法了,不能老师讲的什么内容都记录下来,要记下其中的重要内容,这样才能达到笔记的目的,那么做好课堂笔记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做好课堂笔记的方法

1、批注或总结,语言简明扼要

把学习心得或老师讲的重点、难点,随时随手记在书上,如在原文顶部或后面的空白处、行间、佳妙处、最精辟处等。这种笔记方式,简单方便,边阅读边听课边进行,对以后的复习、巩固有着很好的提示和引导作用。

记录时可以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在一些虽简短但是有意义的短语下划线,而不要在完整的句子下面划线,笔记要简短扼要。

2、记疑难问题

听课时,难免有听不懂的地方。可能是一个知识点,也可能是解题过程的某一步,课堂上来不及深入思考,可以把不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彻底把问题弄懂弄通,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3、养成取标题的习惯

如果给你一页你半年前做的学习笔记,你是否能一眼了解笔记的内容呢?这个时候,标题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标题可以让你无论在多久之后再翻看笔记本时,都能一目了然。这也是我们介绍的方法与其他笔记法不同的地方。标题可以一开始就取好,也可以上完课再总结。

做好课堂笔记的益处

1、使复习更有条理

由于笔记的内容或和老师讲的内容是一致的,所以复习的时候就十分有条理,把书复习一遍,再去看笔记,这样的知识点逻辑就十分清晰,而不是凌乱的。

2、帮助提高听课效率

记课堂笔记,也是在强迫自己认真听讲、深入思考,手脑眼并用,可以帮助自己提高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这跟我们看书时,喜欢在书上写一些边注是一样的道理。

3、有助于锻炼思维

记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要记,就要判断哪些该记,哪些不该记,该记的又该记多少,怎样来记。因此,记好笔记,就要用脑思考、选择。这样,老师所讲的知识就有可能转化为自己的智能,从而锻炼了思维。

课堂笔记怎么做

在孩子的学习途中,老师和家长都强调过要做课堂笔记,只是却很少有人告诉孩子要怎么做。这也就使得不少孩子的笔记内容混乱,东一块,西一块,要不就是记不到重点上。最后复习的时候,拿出之前的笔记,孩子自己都看不懂自己记得什么。

课堂笔记怎么做

其实课堂笔记不需要边听课边记,也不需要记录那么多,每一节课老师讲解的内容其实很有限,重要的知识点也就那么一两个。如果再加上孩子在这节课前做过预习工作,那么这节课的笔记内容就会更显得简洁明了不需要记录几行字了。

因此,在记笔时孩子要分清楚老师具体核心内容讲解的是什么就好了。然后记录这个内容里面难理解的具体解释就可以,也许记录下来可能三行文字就够。而对于重难点以外老师讲解的内容一句话概括即可,或者很多容易懂的知识点标记在课本上就好,根本不需要另外记录在笔记本上。

这样记笔记会大大减少时间的浪费,也可以空出时间来专注于听课。一节课的笔记如果分层次的记录和明白重难点,那么每节课可能需要记录一页笔记就够了。

有的同学做笔记非常随意,今天用这个本,明天用那个本;今天记书上,明天记本上,甚至一本笔记本上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种科目应有尽有,最后笔记记得乱七八糟,到复习时东翻西找,影响到了学习效率。

所以笔记本要选一个较厚点的、硬皮的,并且要好好保存,以备复习时用。理想的笔记要有好的格式,右面用于记笔记,左面用来提示值得注意的地方、强调重点等。课堂笔记用的纸张,每页上下左右都要留出一定的空白来,不要把一页纸写得满满的。

建议把笔记的一页最好用一条竖线格式分为两部分。其中左面占1/3,右面占2/3。较大的栏内记老师讲的内容,较小的栏内记孩子自己的想法、问题等。两栏内容之间要有对应,即老师讲的和孩子自己想的针对相同章节的内容应在相同的行上,这样便于对照复习。

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一个是,它是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课堂笔记中的重要内容应该是体现在知识点的系统归类,即将本节课的知识点系统地加以整理并记录下来。特别是考试中的高频考点中体现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之后可以离开书本,通过翻阅笔记就可以温故了。

另一个是,典型例题的再现。老师往往在课堂上喜欢把典型的例子提示在黑板上,那么学生将其抄记下来,用来以此类推。所以课堂笔记中少不了典型例题的记录或变式的例子。有了这样的笔记课后可以“依葫芦画瓢",也叫举一反三。

如何让孩子上课听讲

1、联系旧知识

孩子学习的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连贯性,甚至在不同学科之间,也会有交叉和串联。在学习新知识时,家长要让孩子尝试跟已有的旧知识进行对比和联系。通过将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串联,让孩子的学科体系更加的完整,知识调用的速度也会加快。

2、减少分心的事物

小孩子的自制力比较差,注意力非常不容易集中,一丁点的小事情都有可能让孩子分心。因此,父母要督促孩子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以免到课上找不到而分心。

同时,教会孩子做一些心理暗示,让他们在上课铃响的时候在心里面暗示自己要专心听讲。另外,向孩子提一些建议,让他们自己清除课桌上比较容易让自己分心的东西,比如本子、尺子之类的东西。

一年级需要做课堂笔记吗

课堂笔记的重要性不用多说,相比很多家长和学生都知道,但是,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学习内容简单,很多家长会认为不用做,其实这是很片面的。因为笔记不仅仅是内容的体现,也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一年级需要做课堂笔记吗?

一年级需要做课堂笔记吗

当然需要,虽然说一年级学习比较简单,但是家长要让学生知道,做课堂笔记对于学习是有帮助的一件事情,考虑到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做课堂笔记的能力还比较弱,家长就要引导孩子养成做课堂笔记的习惯,让孩子认识到做课堂笔记的重要性,从而让孩子形成做笔记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如何做课堂笔记

1、认识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这样做能够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俗话说得好: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还有一句话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多记,才能使自己变得有涵养,另一点,面对学校的应试教育,做笔记能帮学生在考试之前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笔记的内容

记重点和难点。一年级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浏览内容并找出疑难部分,才能在听课时及时记录关键内容。老师在讲解重难点时往往会反复强调、加重语气,家长要教孩子听课的小技巧。对于老师拓展的内容(生字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孩子的笔记也要多多益善。

记板书和课件。教材上已有的内容,老师会边讲边引导学生进行划线和标记,不需要过多书写。当碰到需要着重留意的知识点、解题方法时,老师则会用板书、课件进行详细演示。这时,孩子不仅要紧跟课堂节奏、积极思考,还要做好笔记记录。

3、记规律方法

重要的解题技巧、方法及思路,对于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因此,对于老师在课堂上讲到的解题方法和分析思路也应该及时记下来,便于一年级学生课后加以消化。

不懂的地方,先独立分析,如果是自己理解错误,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印象会更加深刻。如果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记下来便于课后及时与老师商讨。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方法和思路,课下若能主动钻研,认真探索,对于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水平将会有很大帮助。

4、标记符号要统一,不用铅笔做记号

用符号标记语文课堂笔记,就是减少因为抄写而降低的课堂听讲效率。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速记的办法,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用标记符号的形式,让自己跟着老师的课堂节奏,快速地熟悉课文和基础知识点。不过通过标记符号来做课堂笔记,有一点需要一年级的学生注意,那就是符号的统一性。

做课堂笔记的好处

在很多的学习方法当中,都会要求孩子们做课堂笔记,但是却没有说做课堂笔记的益处有哪些。有些孩子们不知道好处,自然不愿意相信这个方法,只有让孩子们了解这些,孩子们才愿意相信,那么做课堂笔记的好处有哪些呢?

做课堂笔记的好处

1、可以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

在课堂上通过做笔记,可以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这是做笔记的第一个好处。而不是无所事可做,让自己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让自己的双手动起来。

2、提高复习效率

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很多,怎么才能在复习时抓住重点呢,这就要靠平时积累下来的笔记。每个人的笔记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这个笔记记载的是自己的学习心得,单纯靠什么所谓的“清华学霸笔记”是没有用的。

3、有助于记忆

研究表明,听完课后十分钟进行测试,学生一般能记住讲课内容的一半,如果48小时后测试,则只能记住其中的20%。如果我们把听课的内容加工整理成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课堂笔记,则恰恰可以弥补听过容易遗忘的不足。因此,记笔记是十分必要的,笔记不但能积累资料,形成信息外贮,永久保存,而且手脑并用,能增强记忆。

4、知识的延伸拓展

在初中、高中阶段,有些知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展现,且书本上的内容无法满足同学们对知识的需求。这时,所延伸的知识就需要更好的收录到课堂笔记上了,以便于同学们对知识的深度、广度能有更好的认知、拓展。

课堂笔记应该怎么做

1、记框架提纲

老师备课时都会列提纲,在讲课时会将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框架脉络等列在黑板上,这些提纲延展开的内容便是课程的主要结构和主要知识点,记下这些框架提纲,便于课后回顾复习,整体把握知识结构。

2、学会用符号做笔记

做笔记时,用一些自己习惯的符号在课本上做标记,比如三角或五角星表示着重、问号表示有疑问、箭头指向相关内容、双横线表示重点句等,这样就可以省去文字书写,再翻看的时候也比较清晰。

但是符号也不要做的到处都是,要有选择的做,不然就没了重点,做了等于没做,还会使课本变得拥挤混乱。怎么选择哪些做哪些不做呢?要在整体把握了段落或结构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情况和老师的讲解进行标注。

分离物质的方法

物质的分离:根据物质的性质不同,采用适当的方法将混合物中各种物质彼此分开,从而得到几种纯净物的操作。

常用分离物质的方法

1、分液: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如分离油和水。

2、萃取:加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如庚烷、取水溶液中的碘。

3、蒸馏:溶液中分离溶剂和非挥发性溶质,如海水中取得纯水。

4、分馏:离两种互溶而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如液态空气中分离氧和氮、石油的精炼。

5、升华:离两种固体,其中只有一种可以升华,如分离碘和沙。

6、吸附:去混合物中的气态或固态杂质,活性炭除去黄糖中的有色杂质。

物质分离提纯的化学方法

1、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净化和干燥,可根据被提纯气体中所含杂质气体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固体或溶液作为吸收剂。如Cl2中混有的HCl气体可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常用装置是洗气瓶。

2、沉淀法:在被提纯的物质中加入适量试剂使其与杂质反应,生成沉淀后再过滤除去。如KNO3中含有的少量Ba(NO3)2,可用适量的K2SO4除去。

3、气体法:根据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性质加入合适的试剂,将杂质转化为气体而除去。如KCl中混有的少量K2CO3,可加适量盐酸除去。

4、转化法:利用化学反应,加入适当的试剂或采用某种条件(如加热),使物质中的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质。

5、溶解法:对于固体物质可选择适当的试剂将杂质溶解,然后过滤除去。如Mg(OH)2中混有Al(OH)3,可用过量NaOH溶液除去,然后洗涤Mg(OH)2沉淀即可。

6、氧化还原法:对混合物中含有的还原性杂质,可加入适当氧化剂将其氧化为被提纯物质;对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化性杂质,可加入适当还原剂将其还原为被提纯物质。如FeCl3中含有FeCl3,加入铁粉、振荡过滤,即可除去FeCl3;FeCl3中含有FeCl2,滴入双氧水,可将FeCl2转化成FeCl3而又不引入新的杂质。

除上述常见情况外,初中阶段还有一些物质的分离可以采取特殊的方法,如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是否能被磁铁吸引等性质进行分离。

应用

1、分离水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

分析:将混合物过滤,得到了滤液水和固体,再将固体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固体。

2、分离锰酸钾固体和二氧化锰固体。

分析:利用两种固体的溶解性不同,可以先将混合物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固体,再将滤液蒸发浓缩得到锰酸钾固体。

3、分离硝酸钾固体和氯化钾因体。

分析:利用两种固体的溶解度受到温度的影响情况明显不同这一性质,可以先将混合物溶于水热水,配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并过滤、烘干得到硝酸钾固体,最后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

4、分离液氮和液氧的混合物。

分析:利用液氮的沸点比液氧的沸点低这一性质,通过控制温度(大于液氮沸点小于液氧沸点),让液氮先从混合物中蒸发出来,留下来的就是液氧。

5、分离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

分析:利用铁粉能被磁铁吸引这一性质,用吸铁石把铁粉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注意磁铁与铁粉之间应用纸张等分隔开)

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注意点

分离和提纯物质要注意“四个原则”及“四个必须”。

1、“四个原则”

不增:是指在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

不减:指在提纯过程中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易分离:指被提纯物或分离的物质与杂质易分离;

易复原:是指在提纯过程中被提纯物转变成了其他物质时,应容易将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2、“四个必须”

除杂试剂必须过量;

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

除杂途径必须最佳;

除去多种杂质时必须考虑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

物理分离方法有哪些

物质分离提纯有物理方法也有化学方法。其中化学方法有吸收法、沉淀法、气体法、转化法、溶解法和氧化还原法。分离提纯是指将混合物中的杂质分离出来以此提高其纯度。

物理分离方法有哪些

1、结晶和重结晶

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即晶体在溶液中形成的过程)称为结晶。而重结晶是指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的过程,又称再结晶。

重结晶主要针对固态晶体物质的分离提纯,效果与溶剂选择大有关系。溶剂最好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1)、对主要化合物是可溶性的,对杂质是微溶或不溶的溶剂。滤去杂质后,将溶液浓缩、冷却结晶,即得较纯的物质。

(2)、物质的溶解度在该溶剂中受温度影响较为显著。

中学阶段最常见的实例是KNO3和NaCl的混合物。对于该混合物的分离,主要是利用它们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差别很大。则可在较高温度下将混合物溶液蒸发、浓缩。

首先析出的是溶解度升高不大的NaCl晶体,除去NaCl以后的母液再浓缩和冷却后,可得较纯KNO3。另一个实际例子就是选修5第一章提到的苯甲酸的重结晶实验。重结晶往往需要进行多次,才能获得较好的纯化效果。

2、蒸馏法

蒸馏是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操作过程,是蒸发和冷凝两种单元操作的联合。与其它的分离手段,它的优点在于不需使用系统组分以外的其它溶剂,从而保证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蒸馏是分离和提纯液态化合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重要的‘基本操作。但蒸馏主要针对组分沸点相差大于30℃以上时,才有理想的分离效果。对于组分沸点相差不大的混合体系则采用分馏。而分馏装置由于要使用分馏柱,高中并不常见,故高中实际教学中很少提及。一个变通的思路,是“固定组分蒸馏法”。

比如,乙醇-水混合物,单纯用蒸馏分离效果很不理想,可以先加入生石灰与水反应,将水“固定”住,然后蒸馏,可以得到较纯的乙醇。

3、萃取法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方法。萃取分离物质时,必须用分液漏斗。萃取的关键是找到一个合适的萃取剂,被萃取的物质在两个溶剂中的溶解度差距越大,则萃取的效果就越好。

萃取法在化工制药等领域属于常用手段,但高中阶段常见的是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水溶液中的物质,比如利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萃取完得到的CCl4-I2混合体系,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从而得到较纯的碘单质。

4、升华法

某些物质固态时就有较高的蒸气压,因此受热后不经熔化就可直接变为蒸气,冷凝时又变成固态的现象称为升华。常见可升华物质有I2、干冰、水杨酸、苯甲酸、樟脑等。

生活中的例子有: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变细、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衣箱中的樟脑丸变等。用于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实例在高中阶段更是很少,基本都集中在I2混合物上。而在化工生产中还存在真空升华、低温升华等特殊升华方法,用以提纯高纯度的物质,如镁和钐、三氯化钛、苯甲酸、糖精等。

升华本质属于物理变化。NH4Cl存在类似“升华”的现象,但其机理与一般的升华不同。加热时,由于氯化铵分解成气态的氨和氯化氢而气化,冷却时又重新结合成氯化铵而沉积下来,表观现象与升华一样,但其实质存在化学变化过程。因此,NH4Cl和I2混合物不能利用升华方法进行分离。

5、溶解过滤法

利用各组分物质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性,采用过滤手段将不溶物和易溶物组分进行分离的方法。过滤是中学阶段最常用的分离方法,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分离手段。寻找合适的溶剂依然是主要的问题。对于各组分对水存在溶或者难溶的情况,则直接用水做溶剂然后过滤。

比如,分离AgCl和NaCl混合物,则采用水溶解然后过滤即可。而对于混有铝粉杂质的铁粉混合物,则要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再过滤分离。

6、吸收法

对于气态物质中混有其他杂质性气体,通常利用吸收法予以分离提纯。吸收法在高中阶段主要应用于实验方案的设计。根据杂质气体的特点,可以采用液态的洗气装置或者固态吸收装置予以吸收净化。主要问题在于根据气体组成找到合适的吸收剂,比如Cl2(HCl),采用饱和食盐水;CO2(SO2),采用NaHCO3溶液;CO2(CO),通过热的CuO净化;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物质分离与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

1、加热法

混合物中混有某些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分离出来。例如:食盐中混有氯化铵、纯碱中混有小苏打等均可直接加热除去杂质。

2、沉淀法

在混合物中加入某试剂,使其中一种以沉淀形式分离出去的方法。使用该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新杂质,若使用多种试剂将溶液中不同粒子逐步沉淀时,应注意后加入试剂能将先加入的过量试剂除去,最后加入的试剂不引入新杂质。例如:加入适量BaCl2溶液可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SO4。

3、转化法

利用化学反应将某种物质进行多次转化而分离。例如:分离Fe3+和Al3+时,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Fe(OH)3和NaAlO2,过滤后,分别再加盐酸重新生成Fe3+和Al3+。注意转化过程中尽量减少被分离物质的损失。而且转化后的物质要易恢复为原物质。

4、酸碱法

被提纯物质不与酸或碱反应,而杂质可与酸或碱发生反应,可用酸或碱作除杂试剂。例如:用盐酸除去SiO2中的石灰石,用氢氧化钠除去铁粉中的铝粉。

5、氧化还原法

a.对混合物中混有的还原性杂质,可加入适当的氧化剂将杂质氧化为被提纯物质。例如:将氯水滴入混有FeCl2的FeCl3溶液中,除去FeCl2杂质。

b.对混合物中混有的氧化性杂质,可加入适当还原剂将杂质还原为被提纯物质。例如:将过量铁粉加入混有FeCl3的FeCl2溶液中,振荡过滤,除去FeCl3杂质。

6、调节pH法

通过加入试剂来调节溶液的pH,使溶液中某组分沉淀而分离的方法。一般加入相应的难溶或微溶物来调节。例如:在CaCl2溶液中含有FeCl3杂质,由于Fe3+水解,溶液呈酸性,可采用调节溶液pH的方法将Fe3+沉淀除去,为此,可向溶液中加氧化钙或氢氧化钙或碳酸钙等。

7、电解法

此法利用电解原理来分离、提纯物质。例如:电解精炼铜,将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电解液为含铜离子的溶液,通直流电,在阳极铜及比铜活泼的杂质金属失电子,在阴极只有铜离子得电子析出,从而提纯了铜。

分离的方法有哪三种

常见的分离方法有蒸发、过滤、沉淀等。食盐、糖等一些固体在水溶解后,能用蒸发方法析出结晶。面粉、沙子等一些不能溶于水的固体物质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出来。

分离的方法有哪三种

蒸发、过滤、沉淀等。

蒸发的过程中需要什么

1、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容积的2/3。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3、当加热至(大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

5、坩埚钳用于夹持蒸发皿。

蒸发的影响因素有哪三个

1、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因为在任何温度下,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液体中总有一些速度较大的分子能够飞出液面脱离束缚而成为汽分子,所以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液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速度增大,从液面飞出去的分子数量就会增多,所以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就越快。

2、液面表面积大小。如果液体表面面积增大,处于液体表面附近的分子数目增加,因而在相同的时间里,从液面飞出的分子数量就增多,所以液面面积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3、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当飞入空气里的汽分子和空气分子或其他汽分子发生碰撞时,有可能被碰回到液体中来。如果液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快,通风好,分子重新返回液体的机会越小,蒸发就越快。

蒸发的过程

蒸发是水由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亦是海洋与陆地上的水返回大气的唯一途径。由于蒸发需要一定的热量,因而蒸发不仅是水的交换过程,亦是热量的交换过程,是水和热量的综合反映。

蒸发因蒸发面的不同,可分为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等。其中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合称为陆面蒸发,流域(区域)上各部分蒸发和散发的总和,称为流域(区域)总蒸发。

过滤的过程中需要什么

一贴:过滤时,为了保证过滤速度快,而且避免液体顺着漏斗与滤纸间的夹缝流下,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且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如果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过滤器内的液体极有可能溢出;如果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液体也会顺着漏斗与滤纸间的夹缝流下,这样都会导致过滤失败。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是为了使液体顺着玻璃棒缓缓流下,避免了液体飞溅;玻璃棒下端如果紧靠一层滤纸处,万一玻璃棒把湿的滤纸戳破,液体就会顺着漏斗与滤纸间的夹缝流下,导致过滤失败,而靠在三层滤纸处则能避免这一后果;漏斗下端管口的尖嘴要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可以使滤液顺着烧杯内壁流下,避免了滤液从烧杯中溅出。

总之,“一贴、二低、三靠”,都是为了保证过滤实验操作成功。

过滤的影响因素

滤速:不能过快或过慢。

反洗:反洗流速和反洗时间及反洗强度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试验确定。

水流的均匀性:要求分布均匀。

沉淀的过程需要注意什么

1、沉淀的溶解度要小,要求沉淀的溶解损失不超过天平的称量误差,即小于0.2mg。

2、沉淀应易于过滤和洗涤。(最好得到粗大的晶形沉淀)

3、沉淀必须纯净,不应带入沉淀剂和其他杂质。

4、应易于转变为称量形式。

在适当稀的溶液中进行沉淀,以降低相对过饱和度。在不断搅拌下慢慢地加入稀的沉淀剂,以免局部相对过饱和度太大。在热溶液中进行沉淀,使溶解度略有增加。

沉淀的影响因素

1、同离子效应: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沉淀剂,则构晶离子(与沉淀组分相同的离子)浓度增大,使沉淀的溶解度降低的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加入沉淀剂一般过量,易挥发过量50-100%,不挥发过量20-30%。

2、盐效应:由于强电解质的存在而引起沉淀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盐效应。

3、酸效应:溶液的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称酸效应。对弱酸盐影响较大。

4、络合反应:进行沉淀反应时,若溶液中存在有能与构晶离子生成可溶性络合物的络合剂时,则会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甚至不产生沉淀,这种现象称络合效应。

蒸馏是分离什么的一种方法

液体被转变成蒸汽在冷凝回液体的过程称为蒸馏。被蒸出的液体称为馏出液,而原来的液体称为被馏物。

蒸馏是分离什么的一种方法

蒸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蒸馏法适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沸点低的成分先变成蒸气分馏出来,沸点高的成分后分馏出来。

精馏和蒸馏的区别

1、定义不同

精馏:精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不同而将各组分加以分离的一种分离过程,常用的设备有板式精馏塔和填料精馏塔。精密精馏的原理及设备流程与普通精馏相同,只是待分离物系中的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较小(<1.05-1.10),因而采用高效精密填料以实现待分离组分的分离提纯。

蒸馏:蒸馏是一种热力学的分离工艺,它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单元操作过程,是蒸发和冷凝两种单元操作的联合。

2、原理不同

精馏:精馏通常在精馏塔中进行,气液两相通过逆流接触,进行相际传热传质。液相中的易挥发组分进入气相,气相中的难挥发组分转入液相,于是在塔顶可得到几乎纯的易挥发组分,塔底可得到几乎纯的难挥发组分。

蒸馏: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别,使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并随之使蒸气部分冷凝,从而实现其所含组分的分离。是一种属于传质分离的单元操作。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轻工等领域

3、分类不同

精馏:根据操作方式,精馏可分为连续精馏和间歇精馏;根据混合物的组分数,可分为二元精馏和多元精馏;根据是否在混合物中加入影响气液平衡的添加剂,可分为普通精馏和特殊精馏(包括萃取精馏、恒沸精馏和加盐精馏)。

若伴有化学反应,则称为反应精馏。在有色金属冶金中,精馏成功地用于粗锌的精炼。工业上还常将金属转变为氯化物然后经精馏。

蒸馏:按方式分,简单蒸馏、平衡蒸馏、精馏、特殊精馏;按操作压强分,常压、加压、减压;按混合物中组分,双组分蒸馏、多组分蒸馏;按操作方式分,间歇蒸馏、连续蒸馏。

蒸馏的原理

利用不同物质的挥发性(沸点)不同,实现不同物质的分离。

蒸馏是分离、纯化液态混合物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也可以测定液态化合物的沸点,因此对鉴定纯液态化合物有一定的意义。

蒸馏是谁发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蒸馏酒是由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古代居民凯尔特人在公元前发明的。当时的凯尔特人使用陶制蒸馏器酿造出酒清含量较高的烈性,这也是威士忌酒的起源。

求最大公约数方法

最大公因数,也称最大公约数、最大公因子,指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约数中最大的一个。a,b的最大公约数记为(a,b),同样的,a,b,c的最大公约数记为(a,b,c),多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也有同样的记号。

求最大公约数方法

求最大公约数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质因数分解法、短除法、辗转相除法、更相减损法。如果有一个自然数a能被自然数b整除,则称a为b的倍数,b为a的约数。几个自然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自然数的公约数。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公约数,称为这几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

质因数分解法:把每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再把各数中的全部公有质因数提取出来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短除法: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有的商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所得的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辗转相除法:辗转相除法是求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的一种方法,也叫欧几里德算法。

更相减损法:也叫更相减损术,是出自《九章算术》的一种求最大公约数的算法,它原本是为约分而设计的,但它适用于任何需要求最大公约数的场合。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关系

假设有两个数是a、b,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p,最小公倍数是q。那么有这样的关系:ab=pq。

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约数是倍数关系,最小公倍数总是最大公约数的倍数,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的约数。

最大公约数的政治意义

“凝聚共识很重要,思想认识不统一时要找最大公约数。”最大公约数本是一个数学术语,可引申为“求大同”。在政治社会领域,最大公约数理念要求在面对利益格局多元、价值取向多样的复杂局面时,最大限度地寻求利益共同点和共同价值观。寻求最大公约数的过程就是求大同的过程。寻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与统一战线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理念高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