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深层含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深层含义

2023-07-30 17:36 614浏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阳楼记》,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这句名言我们往往将它看作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修身养性的名言,但是它却也是当代结构主义思想在古代的反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了中国的传统儒家士大夫思想,讲究淡然平静的心态。不以己悲,是一种思想境界,是古代修身的要求。 即无论外界或自我有何种起伏喜悲,都要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深层含义

不以物喜:‘物’是指结果,指的是你现在已经得到的东西,可能是金钱、房车,可能是职位、权力,也就是名和利。这个社会越来越结果为导向,个人的成就越来越与客观得到的名和利直接挂钩,而非主观自我欣赏之类。你对社会的贡献价值会直接与你得到的名利挂钩,当然不排除你运气很好。这些‘物’往往是现在的你的财富、你的成就,是对你过去的价值承认。

不以己悲:人只要活着在任何时候都别把自己不当回事,也就是妄自菲薄,被所谓的权威、所谓的成功者、所谓的领导者而蒙蔽你的双眼,无谓地判定自己的弱小和无能。每个人在看到自己弱点或是失败的时候往往会很沮丧,甚至带着消极的情绪,这样就完全限制了自己的潜力和发展机会,完全埋没了自己,这样是不值得的。

意义:

这句话的外在意思是不因外物(财物、外物)的丰富、富有,个人的获得、拥有而骄傲和狂喜;也不因为外物(财物、外物)的丢失、损坏,个人的失意潦倒而悲伤。内在涵义是指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恒定淡然的心态,不因一时的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无论何时都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不因外界的好事而兴高采烈 也不因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垂头丧气 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受外界的影响。

得到或失去是人生的两大基本状态和哲学命题,如何处理得到和失去的关系是每一个人从小到大必须面对的难题。表面看来,我们在生活中的得到或失去,与个人的因素直接相关,例如努力程度、性格、品行等。但从现代结构主义观视之,个人得到或失去很大程度上却是由当时的大社会结构和小社会结构所决定的。大社会结构即是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小社会结构即是当时个人所被框定的人际网络。

这两种结构基本决定了个人的际遇和机会,也决定了个人的得失。由此看来,对于生活中的得失问题,既然与个人关系不大,那么我们就应该泰然处之,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或喜或悲,把社会结构的阴影投射到我们自己身上,这是一种不明智的处世态度。

《岳阳楼记》介绍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应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范仲淹文武兼备,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