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意思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意思

2024-02-20 13:50 1004浏览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我(愿意)与你穿同一件战袍。意思应该是:不要以为没有人和你同路,我将与你同甘共苦。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出处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出自《国风·秦风·无衣》,原意是一首爱国诗,指你我穿同样的衣服,去杀共同的敌人,形容战争中同仇敌忾的气氛。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原文

诗经·秦风·无衣

先秦·诗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战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与你共同对敌。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与你一起出发。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兵器,杀敌与你共前进。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作品赏析

秦风。无衣是一首充满激情与豪迈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同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诗歌通过描述战士们共同面对敌人,互相扶持、鼓舞,展现了他们的团结和勇气。

诗歌的开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表达了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一致的决心。他们意识到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必须放下个人的利益,共同抗敌。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是秦国最终崛起并统一中国的重要因素。

接下来,“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描述了战士们准备战斗,修整武器,与敌人决一死战的情景。这一句不仅表现了战士们的勇敢和决心,也揭示了秦军强大的原因:上下一心,共同对敌。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这句诗歌表达了战士们互相帮助、共同前进的精神。他们愿意与战友共享衣物、共度难关,这种团结精神是他们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的关键。

最后,“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描述了战士们团结一心,整装待发,准备投入战斗的情景。他们愿意与战友们共同面对敌人,修整好武器,准备出发。这种团结和勇气是秦军强大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秦风。无衣是一首表现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战歌。诗歌通过描述战士们团结一致、勇敢抗敌的情景,展现了秦人爱国主义的精神和矫健、爽朗的风格,也反映了秦国崛起并统一中国的重要因素。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写作背景

公元前506年,根据《左传》记载,伍子胥逃到了吴国,并被吴国的君主重用。果然带着兵打到了楚国,并且攻陷了楚国的首府郢都。而申包胥作为楚国人,也记得自己“兴楚”的誓言。他当时想,谁能够救楚国呢?最佳方案就是秦国。因为当时只有秦国和晋国有实力能够救楚。而楚国的国君楚昭王是秦哀公的外甥。于是他跑到秦国去搬救兵。 这一路上,申包胥爬过崇山峻岭,淌过深溪浅流,手掌脚掌都磨起了厚厚的一层层的茧子。就这样,走了七天七夜,来见秦哀公。

可是,秦哀公并不搭理他。他就站在秦王宫殿的院墙外面哭,连哭了七天七夜,不饮不食。史称“哭秦庭”。

到了第七天的时候,秦哀公终于被申包胥打动,亲赋了这首《无衣》。随即发战车五百乘,遣大夫子满、子虎救楚。并一举击退了吴兵。

也许临时决定的出征,没有充足的战前准备,这首《秦风。无衣》是一首慷慨激昂的誓词,同时,也是一首动员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