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是我国古代十二时辰计时法之一,指凌晨三点到五点整。寅时,又称平旦、黎明、早晨、日旦等,寅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下面我们一起来具体的学习!
寅时是几点到几点
寅时是我国古代十二时辰计时法之一,指凌晨三点到五点。
寅时,又称平旦、黎明、早晨、日旦等,寅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是指3:00~5:00(凌晨时整至凌晨5时整)。老虎在此时最猛。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称“平旦”,也就是人们现今所说的黎明之时。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5时。
十二时辰是什么意思
古代没有计时工具,古人只能看太阳的脸色行事,于是他们根据一天中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和天色变化,把一昼夜划分成了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为一个时辰,就有了十二时辰。
十二时辰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来代表,它们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夕时、日落、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晚11点至凌晨1点为子时,依次递推。他们依次对应是:
夜半者子也,鸡鸣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时者朝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昳者未也,夕时者申也,日落者酉也,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
十二时辰对应什么时间
【子时】(23点-01点)
子时,即夜半,又名子夜、中夜,这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左传·哀公十六年》中的“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是迄今所见到的,“夜半”一词作为时间使用的最早用例。
【丑时】(01点-03点)
丑时,即鸡鸣,又名荒鸡。诗经中曾多次提到“鸡鸣”,如“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而“鸡鸣”一词作时间使用,源于《春秋左传正义》。古代,汉人将鸡褒称作“知时畜也”。赞曰:“守夜不失时,信也。”
【寅时】(03点-05点)
寅时,即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这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孟子·告子上》说:“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是迄今所见到的“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后来的《史记·李将军传》一文也用了“平旦”这个词,如:“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卯时】(05点-07点)
卯时,即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日出”一词最初见于《诗经·桧风·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濡。”古代官员上早朝,卯时在衙门口点名, “点卯”一词作为上班报道的说法,沿用至今。
【辰时】(07点-09点)
辰时,即食时,又名早食。这一时间,是古人吃早饭的时间。秦汉时期,民间一天只吃两餐,以早餐为主餐。“食时”一词,早在《礼记》中便已出现。如:“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另外,《管子·弟子职》里也有运用“食时”的句子。如:“至于食时,先生将食。”
【巳时】(09点-11点)
巳时,即隅中,又名日禺等,是临近中午的时候。“隅中”一词最早出现于《淮南子·天文训》:“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
【午时】(11点-13点)
午时,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此时,太阳行至中天,烈日当头。在古代,午时是集市交易的时间,《易经·系辞下》中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也说,“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未时】(13点-15点)
未时,即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以中天为界,与隅中相对。日昳最初作为时间名词出现是在《史记·天官书》中:“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
【申时】(15点-17点)
申时,即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是古时汉人吃晚饭的时段。“晡时”始见于《淮南子·天文训》篇:“(日)至于悲谷,是谓晡时。”文学作品中,古人常以“晡”字来代替“晡时”。《资治通鉴·唐纪》里:“晡时,门坏。无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酉时】(17点-19点)
酉时,即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古人将“日出”和“日入”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 “日出为昼,日入为夜。”日入始见于《春秋左传正义》:“日入而说,许偃御右广。”《庄子·让王》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
【戌时】(19点-21点)
戌时,即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屈原在《离骚》中初次使用黄昏一词:“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
【亥时】(21点-23点)
亥时,即人定,又名定昏等,是十二时辰中最末一个时辰。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人定”最早见于《后汉书·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孔雀东南飞》有“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诗句。
十二时辰有什么意义
“十二时辰表”是我国古代用来划分一天时间的一种方法,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天文学和农业生产实践。每个时辰大约等于现代钟表上的两个小时,共计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其特定的名称和象征意义。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我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我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30198号-4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