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的举是“举出、列举”的意思。举一反三说明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形容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
举一反三的举是什么意思
举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举:列举、或说明。原意为举出一个(方形)角就能类推出(方形)其他三个角。后引申为例举出一个事理就可以类推出其他许多未知的同类事理。比喻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出处:唐·刘知几·《史通·断限》:举一反三,岂宜若是,胶柱调瑟,不亦谬欤!
举的释义
举:提出
意思:例举出一个事理就可以类推出其他许多未知的同类事理。比喻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举,普通话读音为jǔ。“举”的基本含义为向上抬,向上托,如举头、举手;引申含义为动作行为,如举止、轻而易举。
在现代汉语使用中,“举”也常做动词,表示兴起;发动,如举大计(举大事)。
举一反三的成语典故
孔子在一次讲学中对弟子们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教师只需举出一个方形角,学生就能类推出方形其他三个角。如果学生能够以这种方式去学习和思考,使他们的推理变得灵活多变,那么教师就无需再进行过多的教导。这是孔子倡导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应通过自我探索和实践,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成语“举隅反三”便源于此,现在多比喻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该成语也被称作“举一反三”、“一隅三反”等。
举一反三的近反义词有哪些
近义词:
融会贯通[róng huì guàn tōng]: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但见一个事是一个理,不曾融会贯通。
造句:学习任何知识都得讲究融会贯通,不能单靠死记硬背。
触类旁通[chù lèi páng tōng]:由类似之点而推知其余。
造句:他有很扎实的知识基础,又勤于思索,在学习中常常能触类旁通。
闻一知十[wén yī zhī shí]:听到事情的一端即知其全貌。比喻人聪明之甚,能举一反三。
造句:他之所以能做到闻一知十,不仅是因为他天赋高,也跟他学习得法有关。
反义词:
囫囵吞枣[hú lún tūn zǎo]:把枣整个儿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做事不加思考,笼统含混。
造句:有些道理必须深入思索,绝不能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原指读书只求理解精,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无贬义好读书,不求甚解。
造句:他对问题不求甚解,所以他的成绩一直无法提高。
浅尝辄止[qiǎn cháng zhé zhǐ]:亦作“ 浅嚐輒止 ”。略微尝试即行停止。比喻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
造句:他学各种乐器总是浅尝辄止,想成为大演奏家谈何容易!
举一反三的造句
1、只有学好基础知识,做到深根固柢,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
2、原来这些招式,和他原来所学的拳法相近,更何况今遇明师指点,他更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步惊人。
3、你懂得这些知识后,就可以举一反三地知道其他类似的知识了。
4、你若能把这诀窍弄懂,日后无论学哪一门派的功夫,一定都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5、我们学习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6、我们做数学题应该学会举一反三。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30198号-4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