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举一反三是什么意思

举一反三是什么意思

2023-02-11 17:21 951浏览

举一反三(拼音:jǔ yī fǎn sā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述而》。

举一反三是什么意思

反:类推;举一反三的意思是指拿已知的一件事理去推知相类似的其他事理;比喻善于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用法:联合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的成语典故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先秦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本来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是由于自己的政见不被各国当政者采用,处处碰壁,后来才退而编书讲学,宣扬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

在讲学中,他有自已的一套教育理论和方法,他说:“如果受教育者没有强烈而迫切的学习要求,那么,教的人纵然费尽心力,也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却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

举一反三的成语寓意

“举一反三”讲的是学习的方法,也是思考的途径,更是生活哲学的运用。“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是说人的一生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但其中也透露出人生的无奈。因为生命的长度有限,受时间和经历局限,个人经验的积累也就有限。

所以要善于管中窥豹,推此及彼,借鉴和运用以往的经验,这些经验可能是以前自己或别人的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也可能是别的公司、行业甚至是国家发展的路径。通过读书学习,这些都可以变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时候自身就有了较高的眼界和做事情的起点。

然而前人经验也有局限,因为时代、社会、环境等因素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如果食古不化,照搬别人的经验,很可能并不适合你的具体境况,所谓举一反三,是借鉴他人的经验,解决自己的问题,举一反三是做学问的贯通与联想,它既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更是一种思辨的能力。

举一反三是有前提的,首先,要有广博丰富的知识,知识储备丰厚,才能信手拈来,“见多”才能“识广”;其次,对知识要吃透。

许多知识只是告诉你一种现象,但是其中的因果关系、内在逻辑,需要你去发现、辨别、总结;最后,密切联系当时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判断,因地制宜,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举一反三的运用示例

唐·虞世南《北堂书钞》引《蔡邕别传》:“邕与李则游学鄙土,时在弱冠,始共读《左氏传》,通敏兼人,举一反三。”

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则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所以重得罪于圣人矣。”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四回:“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效验。”

举一反三的造句

1、小明学会了一种解题方法,举一反三,他又做会了好几道类似的题目。

2、老师不仅要教授学习知识,同时也要教授学习方法,让学生们学会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3、对学过的知识,经常举一反三,就能悟出新知识。

4、我们做题时要仔细认真的做,直道自己能举一反三。

5、学习中切忌死记硬背,应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