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墨守成规的主人公是谁

墨守成规的主人公是谁

2023-05-19 17:13 1265浏览

《墨守成规》的主人公是墨子。

墨守,战国时墨子善于守城,后称善于防守者为墨守。成规,现成的规则、方法。

原意是墨子捍卫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果实,原为褒义词,现已变为贬义词。比喻固执守旧,不思改革进取。

墨守成规里的人物

墨守成规,亦作“墨守成法”,该典故中的人物有:墨子、楚王、公输班。战国时期,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木匠出身的公输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楚国要去攻打宋国。墨子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子与公输班比试比试攻防演习,墨子善于防守,公输盘败北。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1、公输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2、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3、楚王:即楚国的君王,在文学作品中多指在阳台梦遇巫山神女的楚怀王或楚襄王。楚王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国君的称呼。楚国八百年历史悠久,楚国历代国王声名显赫在秦朝覆灭以后也被各个朝代当做爵位封号。秦代以后的历代封王中,以“秦、晋、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因为这四个封号代表的国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

墨守成规的典故

鲁班进攻,墨子守城,连攻了九次,墨子都赢了。

但是鲁班并不认输,他说:“我已经知道对付你的办法了,只是我不想说出来。”墨子也说:“我也知道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我了,只是我不愿意说罢了。”楚王故作不解地问墨子:“先生理解鲁班的意思吗?”墨子正气凛然地说:“我当然理解——那就是把我杀掉!他以为这样做宋国就没人守城了,就可以一下子攻下宋国。不过,我早已经叫我的三百多个学生运载着我的守城器械到宋国去了,他们正等着你们呢!你就是把我杀了,也挽救不了你们的失败。”接着,墨子又严肃而高声地说:“你们到底打算怎么办?”楚王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好吧,我们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这时墨子才带着胜利的微笑,告别楚王而去。

墨子为什么要坚持墨守成规

墨子坚持守城的方法完全是出于对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众所周知,墨子在战国时期属于保守派,墨子希望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存整个楚国的实力。墨子知道楚国的实力在战国七雄之间不是特别强。

但是墨子独特的守城技术让很多外来的敌人丝毫不能前进。现如今墨子看到了鲁班研究出了新型的攻城技术,墨子就希望按照原来的守城方法检验一下鲁班的新型攻城的技术。

但是根据墨子的检验可知,鲁班的攻城技术并不能够实现有效的攻击,墨子按照传统兵书上的守城方法能够完全抵御鲁班的攻击方法,所以墨子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防御观念,极力阻止鲁班和楚王的出兵征战的想法。

楚王最终成功地被墨子说动,在考虑了目前出征仍有很多弊端之后,放弃了原本的攻城观念,所以墨子在当时的楚国被人们称之为墨守,墨守成规的成语也因此得以流传。

墨守成规含义发生的演变

在战国时期墨守成规弘扬的是墨子坚持自己的思想观念,保护整个楚国免遭战乱的行为。但是墨守成规并不是一件好事,现如今墨守成规这个成语已经逐渐地演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行为非常的古板,思维模式跟不上现代化的脚步,那么就有可能被人批判成为墨守成规。大家在生活中思维模式不能够僵硬、一定要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