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

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

2023-05-20 16:54 8513浏览

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孔子。

【读音】wei bian san jue

【释义】韦:熟牛皮;韦编:用热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

韦编三绝的典故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陪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学握《易》的文与质了。”

孔夫子晚年开始读《易》,对其内容、要点、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后,又给弟子讲解,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把串连竹简的熟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多次。

即使如此,孔子还谦虚地说: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意思是说:假如再给我几年的时间来研读易经,那么我对于易道,就可以彬彬然而文质俱精了。学无止境:,夫子在几千年前就给我们作了最好的表演。

主人公事迹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父名叔梁纥,母为颜徵在。春秋末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幼年丧父,家中贫困,青年时曾为委吏、乘田等官职。曾问礼于老聃,问官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博闻强记,学识渊博。公元前500年,相定公,使齐国返还侵占鲁国的地域。

公元前499年,任中都宰,后升大司寇,摄行相事,诛佞臣少正卯。公元前496年至公元前484年,周游列国。公元前484年(周敬王三十六年)归鲁,一边在杏林设坛教徒,一边从事于著作,经他所删定的书,有《诗》、《书》、《礼》《乐》《易》《春秋》。

公元前479年去世,葬于鲁城北泗上,即今之孔林。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在世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黩百家,表章六经”,确立巩固了孔子学说在中华文化中的主轴地位,后世统治者或儒生尊称其为圣人、文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