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给我们的启示是: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刻舟求剑的成语典故是什么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刻舟求剑的汉语解释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古人刻舟求剑的原因和结果
结果是:剑不得
原因是: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道理是:行为处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时间空间为转移。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由吕不韦组织门客编纂的著作一《吕氏春秋·察今》。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多含贬义。
刻舟求剑出自哪里,作者是谁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作者是吕不韦。
刻舟求剑的作者简介
吕不韦(公元前290-公元前235),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为秦王政的相国,是当时较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门下有食客三千人。
吕不韦使他们各抒所闻,共著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万言,号日《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吕氏春秋》文章大多,篇幅不长,但自成体系,组织严密,思想深刻,说理生动。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30198号-4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