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
囫囵吞枣歇后语
囫囵吞枣--难消化。
囫囵吞枣--不知滋味。
囫囵吞枣成语出处
宋·白王廷《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囫囵吞枣典故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书,懂得许多道理。
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
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
囫囵吞枣造句
1、今天心烦意乱,静不下心看书后半部分不能细细看下去了,囫囵吞枣竟有收获。
2、学问二字,学是学,问是问。要多问,不可再囫囵吞枣了。
3、一直想着说、读、写、练,却总是囫囵吞枣的一带而过。
4、囫囵吞枣的也没太明白,过几天再看一遍。
5、培训讲课有点粗糙,囫囵吞枣,还得回家好好研究。
6、对于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我们要消化,不要囫囵吞枣地接收。
7、由于太饿了,饭菜一上来,我便囫囵吞枣吃起来,结果给噎着了。
8、小明回到家里,把老师发的家长信囫囵吞枣的看了。
9、同桌看一篇小说,才用十分钟就囫囵吞枣的看完了。
10、我们要借鉴古人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切不可囫囵吞枣,应该厚积薄发,如老马识途一般循序渐进。
11、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12、饭一粟,来处不易,一本好书的产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岂可草草读过,不说对不住作者,就对自己的本身说,也不应囫囵吞枣一般地来读书。
13、那种只有一个笼统说法的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只能使学生”食而不化”,难以理解。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30198号-4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