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李白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李白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023-06-20 16:51 489浏览

边塞诗是描写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来说它起源于汉魏六朝时代,到了唐朝进入黄金时代。

李白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1、李白的边塞诗,气势非凡,善用神奇的想像,奇特的比喻,大胆的夸张,绚丽的色彩,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2、李白不拘泥于具体的事实,注重抒发主观感情。他往往不是局限在具体的时空环境里,任意想象、虚构,达到他抒发情感的目的。诗中涉及的地名,往往忽东忽西,跳跃性很大。

3、李白在边塞诗中特别善于描摹思妇的悲剧心理。李白为了更逼真地展现戍妇孤独寂寞的悲剧心态,常常运用代言体,使其更深入直接地剖析戍妇的复杂曲折的内心世界,如《代赠远》、《代秋情》、《学古思边》等,皆以戍妇的口吻抒情。

李白的许多写思妇的作品,不斤斤计较于具体的边塞战事,也不仅仅从一家一户出发,而是在广阔的时空中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有一种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4、采用大的意象或意象群,如絶漠、云海、万里、长风等,甚至夸张的手法,如天兵。在意象的组合上是无序的、跳跃性的,别人组织意象时是以时间或空间为顺序,李白却是任意选择、飘忽不定。

边塞诗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

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二是鲜明的边地风貌。自然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

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

边塞诗的风格和特点

盛唐的边塞诗具有美学风格,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

总体上讲它体现出了一种阳刚之美。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

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

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千载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