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孙子兵法成书于什么时期

孙子兵法成书于什么时期

2024-11-28 09:59 2750浏览

《孙子兵法》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又称《孙武兵法》或《吴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现存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成书于什么时期

《孙子兵法》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兵书,它成书于春秋时期,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孙子兵法》比西方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还要早约2300年,因此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现存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其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严谨,素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孙子兵法》在世界军事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历朝历代的军事家都对《孙子兵法》进行了研究,并且给出了自己的评价,例如东汉末年的军事家曹操和唐太宗李世民。

孙子兵法作者是谁

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在柏举之战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

1、“计”篇

主要论述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提出了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依据和方法,反映了孙武对战争问题的基本看法以及高度重视战争的思想。具体阐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五事”“七计”,提出了“诡道”十二法的谋略和“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作战原则。中心思想是:审己量敌料胜决策。

2、“作战”篇

主要论述战争对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阐明了战争速胜之利,久拖之害。孙武认为:举师十万,“日费千金”。不具备这种条件,是无法进行战争的,否则,会使民穷财竭,祸生肘腋。因此,用兵打仗,以速胜为勉,久战为戒。还提出了“因粮于敌”的战略后勤思想。中心思想是:兵贵胜,不贵久。

3、“谋攻”篇

主要论述“全胜”的战略思想以及实现全胜的方法和条件。孙武认为,运用--定的军事力量去达成-定的政治和军事目的,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一是恃武强攻,二是以智谋攻。孙武从战胜敌人的最佳效果出发,集中论述了谋攻的重要性,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性”战略思想,并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百殆。”的战争指导规律。中心思想是:以智谋胜敌。

4、“形”篇

主要论述战前要积蓄军队的作战力量,认为“先为不可胜”,尔后积极创造条件,寻求战机战胜敌人。孙武认为,夺取战争胜利的基本途径是依靠自身强大的实力,要造成“以镒称铢”,“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的实力优势,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方能“自保而全胜”。中心思想是:不打无把握之仗。

5、“势”篇

主要论述军队实力如何有效发挥的问题。孙武用“漂石”和“转石”作比喻,揭示了军队实力有效发挥的途径和方法。他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又说“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就是说,汹涌澎湃的激流,所以能漂移巨石,并能产生迅猛异常、锐不可当的潜在能量,是由于利用石头“圆则行、危则动”这种固有的性质,借助险峻的山势所造成的。因此,孙武主张作战必须创造和利用这种有利态势,最有效地发挥军队的力量,去争取战争的胜利。中心思想是:最有效地发挥军队的作战力量,有效地打击敌人。

6、“虚实”篇

主要论述指导战争如何做到避实击虚的问题。孙武认为,指挥作战关键在于明察虚实,转换虛实,造成我众敌寡、我实故虛的形势,然后乘敌之虛,夺取胜利。中心思想是:避实击虛,争取战争的主动权。

7、“军争”篇

主要论述了军队作战如何趋利避害,采取先敌之利的原则和方法,以便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并提出了“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作战原则。中心思想是:趋利避害,争取先机之利。

8、“九变”篇

主要论述用兵打仗,要通九变之利,知九变之术,做到机变行事。孙武从战争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具体分析,提出了作战指挥中不拘常法,临事适变从宜而行的原则和方法。强调考虑问题要兼顾利害两个方面,并提出了“有备无患”的备战思想。中心思想是:随机应变,灵活用兵。

9、“行军”篇

主要论述军队行动在各种地形上的处置原则观察判断敌情的方法对军队如何教育训练及管理的思想。并提出了“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名言。中心思想是:因地处军、视情相敌。

10、“地形”篇

主要论述地形在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各种地形的特点及对军队作战行动的影响,强调将帅必须重视对地形的研究。中心思想是:利地便势,因地制胜。

11、“九地”篇

主要论述从战争全局出发,根据地理环境的特征人的心理状态特点以及军队的作战行动,把军队作战由国内到敌境内所经地域,划为九种战区。同时,根据九种不同战区的特点及对军队作战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处置原则和方法。告诚将帅“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中心思想是:进攻要掌握九地之变、人情之理和决胜之法。

12、“火攻”篇

主要论述火攻的种类条件和实施火攻的方法。同时,告诫明君良将“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的慎战思想。中心思想是:以火佐攻和慎战。

13、“用间”篇

主要论述使用间谍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五种间谍的名称保密的纪律、间谍的任务、使用间谍的方法和使用反间等问题。同时,指出了先知敌情“不可取于鬼神”,“必取于人”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中心思想是:使用间谍了解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