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爱莲说讲的是什么

爱莲说讲的是什么

2023-01-30 16:07 1171浏览

《爱莲说》是作者以物言志,文章以“出淤泥而不染”起,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语了作者对理想,对人格的探索和追求,从而折射出了周敦颐对世俗的鄙视,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不屑心态,文中周敦颐几次用菊、牡丹反衬出莲之美,并无丝毫的空洞说教,整篇文章优美简练,正如莲之美的“不蔓不枝”,更无片言的多余之词。

爱莲说的说是什么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爱莲说里的说是一种文体,说的特点是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在文言文中题目上有“说”字不少,如《马说》、《师说》等等。说是一种文体,特点是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爱莲说的主旨句是什么

《爱莲说》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突出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

《爱莲说》整篇文章作者运用了一种以物喻人,借物言志的修辞手法,表面上看似是对莲花的描写和对于莲花姿态的赞美,其实也是表达了作者自己不愿与这世间一些人同流合污的品格和看法。这篇文章描写莲花的句子也是传颂至今,成为咏莲名句。

爱莲说的写作背景

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县至于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希颜游岩题石,并有诗刻石。五月,作《爱莲说》,沈希颜书,五抟篆额。钱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佑八年(1063)。

《赣州府志》记有爱莲书院,云:“爱莲书院在城北,其地原为督学试院,有周茂叔莲池遗迹。”又有爱莲亭条目:“濂溪书院旧在东北玉虚观左······”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北宋嘉佑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佑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爱莲说的艺术特点

1、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这使文章更具思想特色。

2、简要直切。全文不到一百五十字,所表现的内容却是丰富的。这里有爱花史的概述,有对莲花的描绘,有对诸花的品评,有自己感情的抒发。而这一切,无不是为了突出“爱莲”的主旨,直接写莲,约占了篇幅的三分之一。真是既惜墨如金,又详略得当,而无文意不足。

3、手法多样。作者娴熟地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了花儿各自不同的思想性格和品德情操。菊花,是隐逸者的形象;牡丹,是富贵者的形象;而莲花则是美的理想的化身。它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娴静多姿;又像高洁不凡的雅士,风度翩翩;还象洁身自好的君子,高标傲世。

4、对比的手法,此文也运用得很好。作者在文中要赞颂的是莲,但他不是作孤立静止的描写,而是在对比描写中显示它的高超不凡。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把莲花的高洁从牡丹的反衬中突现了出来。而对牡丹的追慕者甚多,爱莲者甚少,则又在对比中显示出不良风尚之盛。

菊花和莲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前者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花比菊花显得更加可贵,作者通过对菊、牡丹、莲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就自然而然树立了莲花的美好形象。此外,作者还善于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使之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