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是北宋理学的创始人。
周敦颐是什么的创始人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着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北宋理学的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其父周辅成(亦名怀成)于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因六举以上特奏名赐进士出身,曾为贺州桂岭县(今广西贺县)知县,后赠谏议大夫。北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时任桂岭县令的周辅成的儿子周敦颐降生在当时的桂岭县县衙。
周敦颐自幼“信古好义,以名节砥砺”,青少年时期在桂岭读书求学,然后在桂岭循级应科举考试而直取进士。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周敦颐14岁,其父病逝。周敦颐着有《周子全书》行世。
周敦颐曾在莲花峰下开设濂溪书院,世称濂溪先生,濂溪书院是他讲学的讲坛,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周敦颐是把世界本源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鼻祖。
周敦颐的人物评价
1、朱熹认为周敦颐的“太极”说是“推一理二气五行之分合,以纪纲道体之精微。”(《通书》)这一评价虽有以朱解周、求之过深之处,但多少概括了周敦颐哲学思想的某些特征。以后道学家争论的理气关系、动静关系和理欲关系等问题,都可以在周敦颐的哲学思想中找到“具体而微”端倪。在宋以后的哲学发展中,周敦颐的“发端”作用是不应忽视的。
2、胡宏《通书略序》:“今周子启程氏兄弟以不传之妙,一回万古之光明,如日丽天,将为百世之利泽,如水行地。其功盖在孔孟之间矣。”
3、黄宗羲《宋儒学案》:“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
4、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封宣奉大夫、嘉定十三年(1220)谥元,故称元公(学生二程同时谥纯谥正)。南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封汝南伯,元朝仁宗延佑六年(1319)封道国公,历朝入祀孔庙。明代宗景泰七年(1456)封其后裔十二代孙周冕世袭五经博士,延至清末四百余年共封十三位五经博士,这是自汉武帝尊儒设五经博士之称以来,获五经博士最多时间最长的家族。
周敦颐的爱莲说的艺术特点
1、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这使文章更具思想特色。
2、简要直切。全文不到一百五十字,所表现的内容却是丰富的。这里有爱花史的概述,有对莲花的描绘,有对诸花的品评,有自己感情的抒发。而这一切,无不是为了突出“爱莲”的主旨,直接写莲,约占了篇幅的三分之一。真是既惜墨如金,又详略得当,而无文意不足。
3、手法多样。作者娴熟地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了花儿各自不同的思想性格和品德情操。菊花,是隐逸者的形象;牡丹,是富贵者的形象;而莲花则是美的理想的化身。它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娴静多姿;又像高洁不凡的雅士,风度翩翩;还象洁身自好的君子,高标傲世。
4、对比的手法,此文也运用得很好。作者在文中要赞颂的是莲,但他不是作孤立静止的描写,而是在对比描写中显示它的高超不凡。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把莲花的高洁从牡丹的反衬中突现了出来。而对牡丹的追慕者甚多,爱莲者甚少,则又在对比中显示出不良风尚之盛。
菊花和莲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前者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花比菊花显得更加可贵,作者通过对菊、牡丹、莲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就自然而然树立了莲花的美好形象。此外,作者还善于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使之相得益彰。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30198号-4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