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唇亡齿寒寓言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

唇亡齿寒寓言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

2023-02-28 18:05 1791浏览

唇亡齿寒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唇亡齿寒寓言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

虢国和虞国是春秋时期互相依赖的两个小国,它们相互扶持着,才得以在弱肉强食的时代生存下来,但虢公被晋国送来的美女迷住了心窍,进而亡国。虞国国君被晋国送来的宝马和玉璧诱惑住了,最终被俘,亡国。

这个成语有两层寓意,第一层是在遇到事情时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应时刻铭记,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馅饼,不是阴谋,就是陷阱。

第二层是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时由于某一事物的消失,使另一事物失去存在的条件。看不出这一点,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事物,是要办坏事的。

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

唇亡齿寒的意思是指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切相关。

成语用法: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唇亡齿寒的成语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的运用示例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明上今不相救,恐唇亡齿寒,亦非明上之福也。”

西汉·刘向《战国策·韩二》:“唇揭者其齿寒。”

唐·卢照邻《五悲·悲穷通》:“毛落须秃,无叔子之明眉;唇亡齿寒,有张仪之羞舌。”

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二四章:“故献忠与将军,貌为敌国,实为唇齿。唇亡齿寒,此理至明,敬望将军三思,勿逼献忠太甚。”

“唇亡齿寒”与“唇齿相依”的区别

唇齿相依:像嘴唇和牙齿那样相互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两者都有双方关系密切,互相依存的意思,但意义上有区别:

“唇亡齿寒”偏重在利害相关;“唇齿相依”偏重在相互依存。

“唇亡齿寒”多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较少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较小;“唇齿相依”除可指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外,还可指事物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较大。

唇亡齿寒的造句

1、如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比喻虞晋的利害关系,十分贴切。

2、曾经我们唇齿相依,如今我感到唇亡齿寒。

3、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唇亡齿寒,遗训千古戒后世。

4、诗仙李白热爱浪漫,兴许是朝代的关系,骨子里总有一股浪漫,兴许是看着朝代渐衰,一种唇亡齿寒之悲涌上心头。

5、水和鱼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6、拉布吕耶尔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7、两国辅车相依,如有一邦被吞,则唇亡齿寒

8、虢国的历史事件,深刻地说明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9、唇亡齿寒,其他帝国应该也明白这个道理。

10、支持,也可以让人在风雨之中同舟共济,患难与共,正所谓唇齿相依,唇亡齿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