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北方沦陷区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意思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
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注释
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河:指黄河。
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
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枨触,成此二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的赏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全诗共六句,从表达方式上看是记叙,从题材上看又是七言绝句诗。
下面将对这首进行主题和内容的详细分析: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后两句写沦陷区人民的痛苦生活,对南宋统治者强烈不满,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
前两句写了诗人迎着北风,出篱门三五步,就感受到凉意袭人,渲染了诗人当时的状态和心境。
第三句展示的显然是黎明前的天空景色,写出了诗人心中的豁达。
最后一句用泰山石和汉阳树,北望中原,南望襄阳,既描绘出北方地区的壮丽,又描绘出南方地区的繁荣景象,表达诗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讯息,诗人的心情变得开阔起来。
标题为陆游记叙出篱门迎凉一事,描述了秋日黎明诗人走出篱笆门,迎凉的感受。第一句写开门所见,突出了诗人迎凉的动作,第二句写篱门的景象直接点题。这首诗的绝大部分篇幅都是在描写景物,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萦念故国的爱国深情。
诗的前两句用的是夸张的手法诡丽雄奇,气象阔大,境界雄浑,蕴涵着诗人对祖国热爱的深情。黄河滚滚向东流去,直入大海,岳峰插入云霄,高耸入云。
描绘了北方沦陷区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忠愤。同时,诗人还在蕴藉中表达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暗含着对南宋统治集团“议和”主张的批判。
后两句的“泪尽”二字用得最好,有无限伤心之意,这是因为南望王师,而不见王师,时局仍是那样的令人担忧,他们翘首南望,盼的是王师来临,以期待朝廷出师北伐,收复失地。
可他们哪里知道,自宣和七年金人南下,到如今靖康二年,其军队已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原,赵宋王朝被迫南迁,北方的大片国土已经丧失。作者用一个“又”字表示了他们对这种局面的无奈失望的心情。
该诗创作于 1192 年秋天,写的是诗人在秋天即将来临之时,感慨由于南宋统治者的纸醉金迷、歌舞升平,在这种情况下诗人怀揣未尽的报国之志,然后壮志难酬,而心中只有空悲叹。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复兴的渴望和期许。此外,诗中特地写了江边的秋夜和将晓之景,描绘了由江边的渔火而引发的对故国沦丧和广大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国统治的现实的悲愤之情。
这首诗反映出当时南宋社会的落后和腐朽,加上诗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可以说是陆游爱国诗篇中的代表作。
copyright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中学生必备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30198号-4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