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  科举殿试始于什么时候

科举殿试始于什么时候

2023-08-02 11:14 2674浏览

科举殿试始于宋太祖时期。北宋开宝六年(973),宋太祖于讲武殿策试贡院合格举人,并颁定名次,自此始为常制。北宋初年的科举为一年一度的两级考试,一级是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二级是由礼部在开宝寺内贡院举行的“省试”。后改为每隔一年或两年举行一次,最后改为每3年举行一次。

殿试是哪个朝代创立的

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殿试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进行区别、选拔官员等。

宋朝正式成制,明、清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明清分三甲,但不分二榜。

宋开宝六年(973年),翰林学士李仿知贡举,主持在东京贡院进行的全国会试。经过各场会试,共录取进士、各科及第者38人。其中有2人在召对时因“材质最陋,对问失次”而被黜落。落第进士徐士廉击登闻鼓,控告李仿“用情取舍”,要求殿试,以求公道。

宋太祖下诏从落第者中选出195人和已中的36人,在讲武殿进行复试,由宋太祖亲自主持,结果又有127人及第,而原录取的人中又有10人落选。张榜后,朝野大哗,李仿降职。这次科举案,不仅成为殿试的发端,而且自此确立了封建社会的三级考试制度。

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殿试,宋仁宗亲自主持,宣布殿试不淘汰考生,凡是参加殿试者一律录取。这一年参加殿试的388名进士科举人、389名诸科举人全部被录取。从此,殿试不淘汰,只是根据考试成绩给考生排名就成为定制。不过,由于殿试的名次对考生将来入仕和升迁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考生们对殿试还是非常重视的。

科举由哪个部门主持

科举由礼部主持。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的举行的。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

唐朝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宋朝科举考试有进士、明经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明清科举改为考八股文。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在科举制度发展成熟之初的唐宋时期,其积极性还占主导地位。但在宋代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非人道发展,科举的消极性越来越大。宋代以后,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文化创造能力每况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